“咚咚咚。”
孔建文敲了敲门后,也不待里面的人回话,自行打开门就走了进去。
陈翰连忙跟在后头。
“呀,孔所长,稀客啊!”
荆州文保中心的主任,简牍修复专家方北松先生,看到进门的是孔建文,笑盈盈的就迎了上来。
作为国内简牍修复领域最顶尖的专家之一,方北松先生和孔建文是非常熟的。
社科院考古所这边,毕竟全国到处跑,每年都有大量的竹简修复工作会和荆州文保中心接触。
孔建文同样笑着和方北松寒暄了几句,然后才说起正事:“老方,你们接手竹简都几个月了,情况如何?”
“那些竹简,有复原出来的吗,里面记载了啥,有没有啥重磅文献?”
之前从墓中文书档案室里,一共清理出来了差不多五千多枚竹简。
这个数量,可能现代人看来,好像很多一样。
但是实际上因为竹简能够承载的字数不多,所以实际上一枚竹简也就只能写十几个字。
这五千多枚竹简,记载的所有文字加起来,可能也就十万多字而已。
不过,对于古人来说,十万字已经是很大的一个体量了。
也许是因为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的信息载体,不管是竹简还是木牍又或者帛书,都不适合拿来大量记载文字。
所以,华夏人从最早的商周时期,到后来的秦汉,文字都是很简练的。
追求的是以最少的字数,述说出最多的信息。
华夏人的“文言文”体系,也恰恰是在周代到秦汉时期,被彻底完善。
华夏人特殊的文字体系,这种一个字就能承载大量信息的“方块字”,也许就是因为竹简和木牍的限制,才诞生的。
所以文言文在现代人看来,十分的复杂难懂,可能一句七八个字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却能够翻译出二三十字来。
甚至别说现代人了,实际上就连古代人自己,因为这种用最少的字,纪录最多信息的书写方式,导致除了写书的本人,后人看不懂,或者根据书籍内容解读出不同思想的情况都很常见。
像儒家的公羊派、谷梁派,其实就是《春秋》公羊注和《春秋》谷梁注的区别。
两者学的都是孔子的《春秋》,但是因为《春秋》本体太精简了,所以后人学习,会留下自己的注解。
同样一句话,可能不同的人,留下的注解却会不一样。
这才有了学公羊注解的公羊派,和学谷梁注解的谷梁派。
上古先贤所著的书,差不多一两百字就已经是一篇信息量很大的文章了。
如果有上千字,那已经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册书了!
老子的鸿篇巨制,被认为是道家祖籍的《道德经》,也不过才五千个字而已!
十万字的藏书,不知道得有多少上古经典著作,没准还有很多失传的书重见天日呢!
果不其然,孔建文的期待没有落空。
听闻孔建文是为此而来,方北松哈哈一笑,得意的说道:“老孔,这批汉简非同一般!”
“我们红外扫描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已经发现了很多文字!”
“文字内容涉及《论语》《易经》《礼记》以及医术、五色食胜、悼亡赋、签牌和奏牍等八个方面!”
“目前详细的内容,还正在解读中,主要是大部分竹简都还没脱水复原。”
“再过半个月,第一批竹简应该就能成功复原了。”
“到时候,你再看来,绝对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