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从三星堆遗址到金沙遗址
船棺葬是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葬俗。
其基本特征就是把死者遗体放进形状似船的棺材里,再行安葬。
安葬船棺的方式,又有悬挂岩洞、架在树上和埋入土中之分。
陈翰的老家闽省,就有很多悬挂岩洞的船棺葬。
在他印象中,小时候在比较偏僻又靠山的公路上路过时,他在四周的山壁上,都有看到过一个个人工开凿出来的洞穴,里面放着一些木棺。
后来,这些悬挂葬,渐渐都被当地考古部门给妥善转移,重新土葬了。
而迄今所发现年代最早的船棺,就是从武夷山观音岩和白岩上取下的两具棺木,均用完整的楠木刳成,与闽南等地使用的渔船形制基本相同。
经碳素测定,两具棺材的制作时间距今3500年以上,约夏商时代,也有人估计是商周时代。
不过闽地这边大多都是悬空葬,在悬崖或者山壁上开凿洞穴入葬。
这种用为土葬葬具的船棺,大多以四川地区出土。
一船也是呈独木舟形状,但是年代最早者不超过战国中期,距今约2500年左右。
不过,古人为何以船做棺?这种习俗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寓于这种习俗中的观念是什么?古人究竟为何以船为棺?
到现在这依旧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谜。
蜀地的船棺葬,最著名的就是巴人船棺葬。
1954年,重庆第一机制砖瓦厂建厂房挖地基时发现许多铜器。于是,西南博物馆来此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战国时期墓葬群。
在这形形色色的墓葬中,唯有巴人船棺葬独具特色。
十七座排列相当整齐而密集的墓葬,头部均正对长江。
墓坑均为仅容一船大小的土坑竖穴,葬具长约5米,直径约一米以上的楠木刳成舟形棺材。
上部约成半圆型,底部稍削平,两端底部斜削,使其翘起成船形,首尾两端各凿一大孔,以便系绳下葬之用。
船形可分两种,一种是较简单的独木舟,另一种则在内置一小棺,似内棺外椁,另一端形成脚厢。
巴人船棺的使用,说明巴族是一个生活在水边,熟悉水性的部族,他们造船航行,驾舟捕鱼,或进行水战,死后用类似的船棺下葬。
这对研究当时成都乃至四川地区的生活、丧葬等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巴人,其实就是三星堆文明之后,涌现于蜀地的少数民族政权。
当时有一个巴人,也有一个蜀人,两者并称巴蜀。
后来蜀国和巴国,陆续被秦国给兼并了,富饶的四川盆地,成为了秦国的大粮仓,这才给了秦国一统六国的资本。
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佐证,船棺葬最早存在西周。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三峡和四川东部屡有船棺出土,这里是先秦时期巴国的疆域,船棺也一度被认为是巴人独有的安葬方式。
但是,随着考古的渐渐深入,2000年成都商业街船棺的出土,说明蜀人也曾经使用船棺下葬。
当时专家普遍认为蜀人使用船棺下葬的具体时间在战国时期,不会早于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