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样的一代名医,还是被生性多疑的曹操给杀害了。曹操这种做法,其实不止杀害了一代名医,还害了自己,更让许多医术失传至今。
华坨被曹操杀害,这里面有一个灵异故事。说的是曹操在洛阳大兴土木,修筑宫殿。他亲自参与乱砍滥伐活动,不秤用剑伤及了一棵已成精的老梨树,梨树树干流出了血水。于是,当晚曹操就开始做噩梦,被梨树精索命,惊醒后就患上了恶性脑瘤。
生性固执多疑的曹操,不但不肯接受著名医学家华陀先生的手术治疗,还疑心他谋害自己,残暴地将华陀医生杀害。之后,曹操又连着做了几日噩梦,病情急剧恶化,最终丧失了自己的性命。
“麻沸散!这里记载着麻沸散的药方!”一个老中医狂喜大喊。
其他人精神一震,纷纷望过去。麻沸散是华坨发明出来的,比起现在的麻醉剂还要管用。毕竟传说中麻沸散没什么赢作用,再现代的麻醉剂可是由画作用的。
“果然是麻沸散!有了《青囊经》,我们中医有救了。”一个老人居然泪流满面起来。
麻沸散的由来也是十分曲折复杂,这里面也有一些动人的故事。
传说三国时期蜀将关羽的故兵交战,臂郜中了一支毒箭,肘臂红肿,疼痛难忍,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且伤口渐渐地变黑腐烂。
请来华坨医治,华化见毒性发作已经侵入骨髅,必须开刀刮去骨上的毒素,并建议钉一木架绑缚伤臂,固定后再施手术。关羽愿意配合华坨,并表示不用木架固定而直接进行手术。华化即手执利刃割去伤郜腐肉,后用利刃舌骨。
刮骨裹翠作响,帐内帐外兵将闻睹此景无不毛骨悚然,而关羽却是一面下棋,一面饮酒,谈笑自若。华坨为关羽的精神所感动,成功地舌净骨膜上毒素,敷上灵药,缝合后很快便愈合,恢复原状,上阵杀敌。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关羽一样忍受手术的剧痛,想到那些病症结在体内,岑药不能及,必须开刀治疗的病人,华坨总是感觉非常不安。
一天,有两个人抬着一个醉汉来找华坨,说是醉汉醉酒后,走路摇摇晃晃,头重脚轻,一不小心跌倒在地,恰巧地上有根又尖又细的铁刺,扎进肉皮里,因扎得深,拔不出来。华坨只好开刀把铁刺取出。一直到手术做完,也没见醉汉疼痛的反应,华坨感到奇怪。等醉汉醒酒后,华化一问,醉汉在手术时果然没有疼痛感觉。
华坨想,能不能让病人醉酒后再进行手术呢?如果能的话,不就可以为病人解除手术时的痛苦了吗?于是,华化叫徒弟吴普到市上买来二斤酒,然后吩咐吴普,等他喝醉后,用刀在他腿上割个一寸长的口子,然后再用制线给缝上。吴普知道师傅是在用自身做试验,就按照吩咐认真地做起来。徒弟这样做时,华坨果然没感到疼痛,华坨非常每兴,把这个方法叫作“沉醉法”。从此华坨便开始用这积方法为病人开刀治病。但经过一段时间应用,发现这种方法只适用郜分病人,对小儿和重病人不能应用。因为小儿不能喝酒,而重病人手术时间较长,往往手术没做完,病人酒醉已醒,疼痛更加厉害。华化为此又开始了苦思冥想。
一天,华坨遇见一位从泰山来的朋友,两人一边饮酒,一边叙旧。朋友说了自己经历的一件趣事,说他上泰山时,因口渴难受,摘吃了路边的一种野果子,吃过之后,舌根发麻,嘴也张不个激身感到麻木,一会儿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到醒来,已过去几个时辰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华坨心想:用这种野果子给开刀病人吃,身上要是麻木,不就可以不知疼痛了吗?他赶忙向朋友打听这种野果长在什么地方,果树有哪些特征,果实是什么模样,然后一一记下。他要亲自去找这种野果。
第二天一早,华坨就动身去泰山,他那八岁的儿子沸儿见父亲去泰山,缠着要一起去,华坨就这么一个儿子,平时十分喜爱,拗不过儿子缠磨,就带着一起上了路。
华坨和沸儿来到泰山。在山上华化见到一种野果,同朋友说的样子差不多,便伸手摘下一个放在嘴里,咬破后,舌根真的发麻,嘴也难张,便采了一些,带回旅店。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这种野果生麻熟不麻(生的吃了能使人麻木,煮熟了再吃便没有麻木感觉了),麻木的时间也很短。
这种野果虽然有用,只能用于手术时间很短的小型疮口穿破,不能全郜解除病人疼痛,不能用来做大型手术。华化断定,这种野果不是朋友说的那和,于是,带着沸儿在山上继续寻找。
这一天,父子俩翻山越岭,见到野果子就摘一个尝尝。不觉时辰已近中午,华辖见前面是个大山坡子,沸儿又累了,就拿出个饼子递给他,叫他坐下休息吃饼,不要乱跑。华坨独自向山坡走去。
沸儿坐在树下大石头上吃饼子,忽然一只小动物从他面前跑过,钻进不远的草丛里,他跑到草丛里去捉,追呀追呀,忽然不见了。他扫兴地站起来,却见身边一棵树上结了很尹卜果子,吃饼后正感口渴,就摘下果子吃起来。
华侥从山坡上回来时,发现沸儿不见了,忙四处寻找,却见沸儿在不远处的地上躺着。唤了一声,沸儿声息全无,一摸心窝,心脏已停止跳动!原来,沸儿是吃了野果中毒而死,那野果正是华坨朋友说的那种。华化放声大哭。哭后,把沸儿抱下山,买口棺木埋在山脚下。
后来,华化就是用沸儿吃的野果子,与草头乌、天南星配成了麻药。手术时,让病人喝了麻药全身麻木后再开刀,病人一点不知疼痛。因为这麻药是用沸儿生命换来的,为了纪念儿子,华坨把这种麻药命名为“沸儿汤。”并把药方记在《青囊经》里,后更名“麻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