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罗斯福就职
“现在,《世界日报》是属于你的了,柯林·卢珀先生。”
新普利策大厦内,完成最后的转让程序,罗伊·霍华德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对着眼前的柯林说道。
“相信约瑟夫·普利策很乐意自己一手创办的报业,继续在柯林·卢珀先生你这样优秀的媒体人手中传承下去。”
出手《世界日报》对于罗伊·霍华德背后的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团来说,同样也得到了难得的喘息。
近几年来,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团不断扩展报业版图,在最疯狂的那段时期平均每年要增加1—6家报纸。
这样无节制的扩张显然在如今带来了后果,随着大萧条的发生,报业普遍销量下滑,仅仅是去年一年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团旗下就有超过六家以上的报社倒闭,迫使罗伊·霍华德不得不调整报团的发展计划,抛售一些不必要的报社产业,例如,眼下的《世界日报》。
我可不认为约瑟夫·普利策会喜欢看到这一幕场景。
面对罗伊·霍华德的夸赞,柯林心中多少有些不以为然。
事实上,约瑟夫·普利策在去世前就已经在遗嘱中明确留下了:“《世界日报》永远不得出售。”的规定。
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团之所以能够买下报纸,还多亏了普利策的儿子赫伯特配合,聘请律师,经过一番颇费周折的司法程序,修改了普利策的遗嘱。
不过,儿孙不孝那是普利策家族的问题。
至少对于眼前的不管是罗伊·霍华德还是柯林来说,他们都是这个遗嘱修改的得利者。
如果没有赫伯特的配合,他们还没有这么容易能够交易《世界日报》。
在完成《世界日报》法律合同之后,罗伊·霍华德并没有在新普利策大厦多做停留,就匆匆离开。
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团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做处理。
目送着罗伊·霍华德离开的背影,柯林开始在《世界日报》总编辑的陪同下参观起这一棟大楼,普利策大厦总层数有20层,虽然是四十年前的老建筑,但总体上还维持的不错,整个地下室摆放着整齐的印刷机,在这其中柯林甚至看到了自己工厂所生产的四色双面纸胶印机。
显然,这些是朗格·沃斯特努力工作的成果。
从摆放印刷机的地下室上去,一楼是普利策大厦的营业部,二楼至十楼为出租的高档写字楼,十楼以上才是《世界日报》枢纽中心,除此之外,十一楼则是整齐的卧室套房,这些都是专供加班不能回家的编辑使用。
当然,在大萧条之后,很多编辑干脆就搬到了这里来住。
从普利策大厦一直上前,柯林来到了约瑟夫·普利策生前办公的地方,在镀金的圆形顶楼里的巨大办公室。
“把现在负责《世界日报》的各部门总编辑都叫过来……”
在办公室坐下,柯林看着跟在自己一路过来的《世界日报》总编辑,随即做出了自己接管报纸后的第一个命令。
……
就在柯林全面接手《世界日报》,对其进行整顿的同时,席卷全美的大萧条也终于推倒了美国经济的最后一块骨牌。
1933年2月14日,情人节也是罗斯福就职前夕,整个美国银行开始崩溃,各州的信托公司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银行成批地倒闭,全国银行库存黄金不到60亿元,却要应付410亿元的存款,银行门前人山人海,挤兑风潮遍及全国。
金融信托的崩溃,看似毫无预兆,但事实上再次之前就早已有例可循。
在银行宣布倒闭的第一时间,柯林就派出了《信使每日报》收购《世界日报》合并成《信使世界报》的记者,前往“银行与货币委员会”所在的办公地点。
该委员会是在大萧条全面爆发之际,由美国参议员们委托成立的专门团队,用以调查导致华尔街崩盘的交易行为。
而自委员会成立之后,他们就一直试图了解调查清楚真相,然而银行家始终拒绝交出银行记录,这个争执足足持续了一年,最终委员会得出结论:“银行体系的状况如此糟糕,如果全部公之于众或告之众议院,就太危险了。”
而如今,银行的崩溃也似乎印证了委员会的结论。
在银行系统崩溃的第一时间,“银行与货币委员会”就建立了一个由前纽约地区副检察官、法律顾问费迪南德·皮卡罗领导的分委员会。
《信使世界报》的记者,在现场拍摄到了银行家们被一个接一个地带到皮卡罗面前,要求对他们的不当行为负责的画面。
公众惊愕万分地发现他们喜欢的商人们、美国企业的守护者被曝光。
美国盈利最佳的银行家小摩根被传唤的当天,《信使世界报》在第一时间做出报道:“一群旁观“聚集在门口,挤满了委员会会议室的走廊,早上,工作人员不得不奋力从中穿过。当摩根大胆地宣称:“我毫不犹豫地声明,我认为私人银行家是国家的资产,而不是国家危险的制造者”时,皮卡罗反驳道:“你的业务或职业是什么?”当摩根回答“私人银行家”时,全场哄堂大笑。”
像摩根这样不诚实而又自私自利的银行家们,终究是给美国带来危险的,具调查统计,他们从1930年到1932年没有交过任何税,为此,柯林专门在《信使世界报》上为他们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银行流氓”。
除了摩根之外,许许多多平常公众只能仰视的存在,被揭露了真实的面貌,塞缪尔·英萨尔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是一位公用事业大亨,在他的公司开始崩溃时,他逃往欧洲。
当他被指控挪用公款时,他只是简单地问道:“我所做的事情,哪个银行家和商业大亨没有做过?”
在被传唤到皮卡罗面前的第一批银行家中,查尔斯·米歇尔是国家城市银行的董事长,这家全国第二大银行被认为在“导致业务崩溃的疯狂投机”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1929年,米歇尔收入1206195美元,为逃避支付所得税,他以远远低于实际的价格将股票卖给他的妻子,之后又以同样的价格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