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答案
这一番解答,属实是把李承乾给镇住了,听完后思忖良久才说道:
“这是你家长辈总结出来的答案吗?”
陈景恪颔首道:“是的,这个答案如何?”
李承乾赞叹道:“不愧是你的长辈,对世界的认知远比我们都要透彻。”
“难怪你会如此同情帮助贫民窟的那些百姓,会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出了问题。”
陈景恪深以为然的道:“确实如此,对外面的世界了解越多,我就越觉得我家族长辈的厉害之处。”
李承乾哑然失笑,道:“虽然事实如此,可伱就不能谦虚一点吗。”
陈景恪却正色道:“厉害的是我家族长辈,作为后人我哪有资格替他们谦虚。”
李承乾愣了一下,才说道:“好吧,算你说的有道理。”
“本来就是如此。”陈景恪起身道:“走,我带你去看一些东西,有助于你理解这一番道理。”
李承乾也当即起身道:“走。”
陈景恪先带着他来到了贫民窟。
自年初紫霄观在此招工,后续又招了五百多人,共有千余青壮被招走。
剩下的人也没有闲着,纺车已经走进家家户户,只要能动的人手一台。
纺车的‘嗡嗡’声从早响到晚。
这些纺车可不是白响的,每转动一圈那都是一份收获,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了一些余钱。
人都是希望自己能过的好一点的,没谁希望自己天天生活在垃圾堆里。
所以贫民窟里堆积如山的垃圾被逐渐清理,道路被打扫的干干净净,路面上的坑坑洼洼也差不多被填平。
虽然房子还是很破旧,给人的整体观感却和之前截然不同。
陈景恪指着干净起来的街道,说道:“有何感想?”
李承乾沉思许久,才说道:“没有人自甘堕落,他们缺的只是一个机会。”
陈景恪颔首道:“是的,人不怕处在低谷,爬的是没有走出去的路。”
“只要有人给他们划出一条路,即便这条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他们依然能爬出来。”
“所以朝廷不需要帮他们太多,只需要给他们画出这条道就可以了。”
李承乾陷入了深思。
继续在街道上行走,到处都是修理加固自家房屋的人。
这些人身上的衣物都很破旧,但脸上却洋溢着喜悦。
许多孩子在街道上玩耍,这在以前是不存在的。
之前贫民窟处处充满危险,小孩子是最危险的,家长不敢让他们乱跑。
现在他们也终于可以在大街上嬉戏了。
而且这些小孩子身上穿的不再是补丁摞补丁的破布,而是正儿八经的的衣服,还都是新衣服。
路上零星行走的行人,身上的衣物也都很新。
街头空间比较大的地方,很多人把纺车搬出来围坐在一起,一边闲聊一边热火朝天的干活。
而这些人的身上都穿着崭新的衣物。
显然有了余钱之后,这里的人也开始给自己准备像样的衣物了。
陈景恪站在路边对一个正在修房子的人问道:“这位郎君,我看好多人都买了新衣服,为何你没买呀?”
那个人笑道:“怎么没买,买了。这不是修房子吗,怕弄破了就穿这身破衣服。”
陈景恪恍然大悟,道:“是个好法子,近两个月这里的变化很大啊,我都不敢认了。”
那人一听也兴奋起来,道:“可不是吗,都要感谢紫霄观的陈真人啊。要不是他,哪有我们的今日……”
“他从我们这招工,还给我们发纺车……”
那人把紫霄观做过的事情详细的讲了一遍,期间难免添油加醋,总之在他嘴里紫霄观就是神仙场所。
孙思邈就是活神仙,陈真人就是小神仙。
“我们这边家家户户都为两位真人立了牌位,早晚三炷香……”
“听说小小真人也降生了,我们也想给他把牌位立上,只是听说还没有取姓名只能作罢。”
“不过我们每天也都有为他祈福,希望他能长命富贵……”
陈景恪更是目瞪口呆,这玩意儿不是给死人立的吗?你们确信是在保佑我们吗?
不过有一说一,心中真是充满了成就感。
李承乾这更加的沉默,这个人的话带给他的冲击力实在太大了。
陈景恪真的为这些人做了什么吗?既没有给他们一文钱,也没有给他们一粒粮食一寸布。
只是给了他们一份工作,给了他们一个靠自己双手去奋斗的机会。
可就是如此,这些人却依然把他高高的供起。
这时他脑海里再次浮起陈景恪方才的话:百姓们不怕苦,怕的是连吃苦的机会都没有。
也不需要给他们任何东西,只要为他们下滑一条路,即便这条路充满荆棘,他们也能勇敢的爬上来。
似乎为了印证这一番话,那个人继续说道:“以前我们想卖力气都没有机会,人家一听我们是贫民窟出来的,直接就给撵走了。”
“我有一个儿子便是活活饿死了……只有紫霄观陈真人把我们当人,给了我们卖气力的机会。”
“现在我们靠纺线有了一口饭吃,这都是拜陈真人所赐……”
“我们想报答他,只是能力有限,只能立牌位稍稍表达心意。”
李承乾依然保持沉默,心中却百味杂陈。
这些人所求不过是有口饭吃,这是何其卑微的愿望啊。
可即便这卑微的冤枉,对之前的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奢侈。
他并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那种皇太子,也见识过各种疾苦,自己更是在城南开了一家孤独园。
可身为太子他难免带着高高在上的心态,很少会去倾听这些穷人再想什么。
或者听了也不会真的放在心上。
他从小受到的就是精英教育,民不过是工具而已。
只要能保证大多数‘工具’的存活,剩下那一小部分其实是无所谓的。
如果‘工具’不听话,直接派兵过去杀掉,再从别处迁徙一批‘工具’来即可。
‘仁’的对象也不是民,而是士族权贵阶级。
即便是李世民说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样的话,把民的重要性提高了好几个等级。
可在实际施政的时候,依然没有完全脱离这种老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