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凯旋
陈景恪看到这场捷报的时候已经是五天以后了,八百里加急直送皇宫大内,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
李世民马上就召见了所有的重臣在宫内开会。
“哈哈……哈哈……”以李世民的城府都失态到不停的大笑,可见他有多高兴。
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看到战报后也都非常兴奋。
大家想到了会胜,却从未想过会如此大胜,连作为人质的契苾何力都被救了出来。
一战歼灭薛延陀精锐三万余人,俘虏五万余,所获牛马牲畜不计其数。
大度设在内的六个俟斤投降,最关键的是,夷男被活捉了。
“恭喜圣人,贺喜圣人,一战而胜薛延陀,解除边患。”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齐声祝贺。
“哈哈……同喜同喜,这是我大唐所有人共同的喜事。能胜薛延陀,诸位也功不可没啊。”李世民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陈景恪看着手中的战报也非常惊讶,没想到夷男竟然被活捉了。
虽然各为其主,但陈景恪对夷男还是很佩服的。
当年带领幼小的薛延陀,周旋在颉利麾下。不但保全了自己的部族,还得到了不小的发展。
后来发现情况不对,果断带头反叛颉利投靠大唐,并起兵亲自攻打东突厥,也是一位能文能武的雄主级人物。
就是靠着这个率先反抗东突厥暴政的声望,让他成为了草原上一言九鼎之人。
回纥、铁勒、契丹等部在名义上都归附他管理,换个朝代大概率又是冒顿、颉利一般的人物。
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中原不但诞生了一位天可汗,还名将辈出,最终落得个兵败被俘的下场。
还被亲侄子背叛,估计这才是夷男最难受的地方吧。
第二个没想到是王方翼和李孝逸两人,他们是真敢,也真会找机会啊。
突袭敌国老巢还战而胜之,那可是泼天大功,仅次于擒获夷男的功绩了。
回来后这俩人的封赏肯定很厚,李孝逸的梁郡公是肯定能转正的。
之前他的爵位是荫封,只有一个空头衔,这次算是名副其实了。
不过想加开国二字还是有些难的,无他,留给李承乾封。
王方翼大概率也会封爵,封侯有些难,就看是伯子男都有可能。
陈景恪觉的大概率是个子爵,原因同上,留给李承乾封。
不到加冠之龄就获封爵位,已经远超同济了。
陈景恪自己都有些恰柠檬了,毕竟他还是白身呢,爵位要等到赢取小兕子之前才会封下来。
至于孙思邈的爵位,可没他的份儿,而是直接传给他儿子。
就在他各种恰柠檬的时候,就听李世民问道:“景恪,你怎么不说话?”
“千骑可是你一手组建,李孝逸、王方翼都是你举荐的人才,所以此战伱也功不可没啊。”
“呵呵……我这是高兴的难以自己都愣住了。”陈景恪并没有解释自己的头脑风暴,而是顺着话语说道:
“此战过后薛延陀再不复为大唐隐患,草原百族也为之战栗,至少数十年内大唐将无边患之忧。”
李世民笑了笑没有接这个话,这才哪到哪,他要的不是北方边境数十年无隐患,而是百年甚至更久。
而想达成这个目标,只有通过不断的战争才行。
他更宏大的目标是在草原上设立州郡派遣流官,实现真正的治理,而不是和现在一样搞羁縻政策。
而想做到这些,火车就变得尤为重要。
造铁路就需要海量的钢铁,看来有必要开垦更多铁矿了。
还要略微放松对火药的管控,这东西开矿太好用了。
这两年大唐铁矿产量暴增,除了各大铁矿的发现开采,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火药的利用。
不过现在人多口杂,他并没有把这个长远计划说出来。
陈景恪也没想到,只是一会儿的功夫李世民竟然想到了这么多,说道:
“将士们即将凯旋,如何奖赏有功之士,如何处置夷男和俘获的薛延陀人,如何处置那些降将,还需尽快拿出章程来。”
李世民点点头问其他人道:“嗯,这些事情确实要提前做好准备,诸卿以为如何?”
其他人自然也没有意见。
首先就是奖励有功之士,李绩好封赏,爵位已经到顶没什么可封的,直接加封地百里。
也就是说,以后他的封国会在公国的基础上,多分百里之地进去。
这个封赏可比加几百户食邑实在太多了,众人无不羡慕非常。
王方翼和李孝逸是第二个被讨论的,果然如陈景恪说猜测的那样。
李孝逸的梁郡公给了五十户的实食邑,算是转正了。
王方翼则被册封为乐乡县子,不过依然没有加开国二字,食邑也只有百户,实食邑只有可怜的二十户。
剩下的人就比较麻烦了,侯君集怎么封?其他将领怎么封?其余大大小小的将士们怎么封?
主动投降的大度设等人怎么封?就连夷男也要封。
除了封赏活着的人,战死者如何补偿?
这些事情千头万绪,众人商量了半天才勉强达成了共识,细节还需要再商议。
不过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在座的亲力亲为,他们只需要定出一个大纲,剩下的自然由下级官吏去完善。
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波朝廷要大出血了。
不过朝廷上下还是很愿意这样出血的,甚至巴不得每年都来上十次八次的。
以前他们发愁没钱可赏,现在府库里的钱粮堆积如山,大家头疼的是如何把钱出去。
毕竟经过陈景恪不懈努力,群臣也终于意识到,堆在仓库里的钱不是钱,只有流通起来的钱才叫钱,才能创造价值。
只是玻璃生意实在太赚钱,皇后手里的那些生意也不遑多让,钱财每天都像流水一般流入国库和内帑。
群臣绞尽脑汁钱,都赶不上赚钱的速度。
财政状况好的让群臣一度以为活在梦里,要知道三年前他们还想着如何挖东墙补西墙呢。
纵观历史,有哪个朝代的财政状况能赶得上他们的?
所以关于钱财方面的封赏,君臣都很大方,赏,重重的赏。
但勋爵却给的很吝啬,原因很简单,这玩意儿要是泛滥了,军功体系就崩溃了,那才是动摇国本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