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漳泉史事
然而,福州的李弘义虽然名义上虽已属南唐,但实际仍然独立,我行我素,并在南唐与吴越之间投机取巧,南唐引诱胁迫李弘义入朝觐见不成,就集中建州、汀州以及江西抚州,信州兵力合攻福州,李弘义遂宣告与南唐决裂,再改名为李达,向吴越称臣乞师,吴越趁机出兵救援福州,与南唐争夺福建。。
这年十月,漳州发生林赞尧叛乱,泉州留从效令其裨将董思安出兵占领漳州,南唐遂任命董思安为漳州刺史,并将漳州改名南州。从此留从效势力扩展为泉漳两州。
随后留从效受南唐之命,也出兵到福州参战,于是南唐、吴越、李达和留从效两国四方,在福州展开了福建五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
这是五代泉州卷入的第四次战争,前期南唐大占优势,攻破福州外城,后吴越增援,守城方与攻城方渐成胶着,吴越又增水军三万,城南白虲埔登陸战,唐军失利,但大体上唐军仍有破城之力。
就在这时,留从效产生了强烈的厌战心理,认为福建人不打福建人,决心从大国争战中抽身,《资治通鉴》明确记载“留从效不欲福州之平”,趁唐军一时失利,“是夕,烧营而遁”,于是南唐兵败,福州从此由吴越占领。
李达归附吴越后又改了名字叫李孺赟,后因谋求自治不成,为吴越所杀。以后多年,吴越与南唐还在福州屡有交战。?《资治通鉴》载留从效从福州引兵回泉州后,对南唐戍将说:“泉州与福州世为仇敌,南接岭海瘴疠之乡,地险土瘠。
比年军旅屡兴,农桑废业,冬征夏敛,仅能自赡,岂劳大军久戍于此!”表示愿意隶属南唐但要保持自治,置酒强为南唐在泉州的戍将送行,唐将不得已引兵离去,南唐已在福州之战中国力大伤,不敢逼人太甚,对此只能默认,还加封留从效为检校太傅。
留从效从战争中抽身,对泉漳两州实行自治,反映了泉州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从此以后,留从效和他的同事陈洪进、张汉思等集中精力实行保境安民,发展经济的政策,泉漳两州在王审知时代已有发展的基础上,又进入了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历史黄金时期。
从公元946年至962年,留从效治理泉漳两州达17年,得到两州人民的衷心拥载,《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十国春秋》、《泉州府志》(前身为《清源志》)以及《枫亭志》等各种史志,对此都加于肯定,《留氏族谱》中《鄂国公传》对此描述较为具体,抄录如下:
“在郡孜孜为治理,视民疾若已疴癢,異时津梁有征,并市有税,屯田极租,监榷擅利,苛虐之政,刻剥是务,公独一切蠲除。
泉州城市旧狭窄,至是扩为仁风通准等数门;教民间开通忂,广構雲屋;间有土田不尽墾者,悉令耕種;储積岁丰,听买卖,平市價;陶器、铜铁泛于海,悉固取金贝而还,民甚称便;建寺捨田,养流遗,鳏寡穷獨之人,死丧无主,手足不敛,买棺以埋之。而自奉节俭,恒衣布素,置公服于中门之侧,出则衣之;每岁取进士明经,谓之秋堂,岁薦即署官令。王氏有二女嫁为人妻,公追念旧恩,资给丰厚。”
《枫亭志》还记留从效“尝言我世贫賤,不可捐本,郡人爱之,部内安治。”
难能可貴的是留从效等人对天下分久必合,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清醒的认识。
留从效刈据泉漳的早期,公元944年至951年,首都设在开封名义上的中央政权后进和后汉,未能表现出一统天下的实力,当时首都设在金陵的南唐政权,一时强大,似有争雄天下之势;而到了后周太祖郭威和后周世宗柴荣时,开封的中央政权已强大到可以大力进行了统一战争,于是后周显德三至六年(957至960年),后周与南唐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战争,其实质是争夺正统地位,结果唐元宗李景战败求和,刈让长江以北淮甸全部十四州给后周,并取消帝号,向后周称臣。
名义上称藩南唐的泉漳留从效、陈洪进等人冷静观望这场战事,始终不肯派兵参与,战争期间南唐也曾派大员前来福建招募骁勇之士,建州、汀州都有得力将领应募参战,唯有泉漳两州没有响应,留从效只是上书李景指出南唐屯兵紫金山的军事部署“形势非便”,并无介入。
战场形势表明后周才有力量统一中国,留从效就开始向中央政权靠拢。
958年闰7月,留从效派遗牙将蔡仲斌穿商人的衣服,以绢书奏表藏在革带中,从鄂州(湖北)绕道到达开封,向后周称藩。当年十一月又派别驾黄禹锡,通过一直臣属于开封政权的吴越的关系,附表以闻,请修贡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