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粮食有去处了
酒厂的产品出现质量严重下滑,这事儿.其实,可大可小。
如果那个酒糟鼻的李厂长,他能态度端正的道个歉,然后保证以后一定会改进、保证狠抓质量。
最终,多半也就没什么事。
毕竟区区一个公社的小酒厂,能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对于整个县来说,并不至于会把它当成多大件事。
正在李厂长刚刚准备站起身、检讨一番自己的工作失误之际。
新上任的公社副主任老赵开口了,“在座的领导、同志们呐,我说一句冒昧的话。”
“这位李厂长,以前曾经在队伍上四处征战,劳苦功高。
而且我听说李厂长,那个时候在队伍里管的是后勤。
大家也知道,管后勤嘛!手上就那么多资源,下面的各单位,谁又想多争取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李厂长自那时起,就养成了极度节约的好习惯。”
赵副主任扭头问,“是这样的吧,李厂长?”
有人替自己说话,李厂长当时就感动的差点说不出话了,“对对对,当家人难做啊!
这个酒厂,每年上面就只给了那么多的用粮指标,可生产任务又重,我可不得只能多用点陈化粮,好降低生产成本吗?”
两位来自县里的同志阴沉着脸,没吭声。
上面给的粮食指标不够用,这是一码事:那可以通过正常的工作途径,去申请啊!
如果身为一厂之长,就是让你兼顾统筹解决各种困难的,而不是让你天天喝喝茶、看看报,到月初就领工资的!
如果连这一点困难都解决不了,那留来何用?
粮食指标不够用,那就向上级申请。
如果好粮没申请下来,那就可以一边申请,一边降低产量以确保质量不是?
所以新鲜粮食不够用,并不是一昧追求产量、从而引起产品品质严重下滑的理由。
好比现在到处的钢铁指标都很紧张,难道说生产队的社员们没有钢铁来打锄头了,就让他们用石刀石锄,回到刀耕火种时代?
这是啥逻辑?
今晚酒水差劲,搞的原本应该是一场皆大欢喜、宾主尽欢的宴席。
没成想,却因第一杯酒入喉就破坏了在场之人的兴致,此时大家都饥肠辘辘,只是各自都没了吃饭的心思。
原本大家想好好喝杯酒,缓一下,这阵子因为工作紧张所带来的疲惫。
同时也好开开胃,结果喝进去的美酒,却和马尿一样的!
真是让人太扫兴了
现在听到赵副主任这么一说,大家伙儿原本沉重的心情,总算稍稍变得清淡一些了。
“我不同意照副主任的说法。”
一道悦耳的声音响起,不出意料,正是声如黄鹂、人若桃的袁海棠开口了,“节约当然是好习惯。
可问题是酒厂是个生产企业,连最基本的好原材料都舍不得用,又怎么能生产的出品质上乘的好产品呢?”
袁海棠说话很有分量,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有文化、人又长得漂亮。
而是因为原海棠主管的是宣传口。
这个阵地的重要性,远远超出普通人的认知,但在场的这些干部们,心里当然是有数的。
此时袁海棠开口说话,所有人都危襟正坐、认真聆听。
袁海棠俏颜如霜,“各位领导,各位在座的同志,我们振兴酒厂虽然规模不大,可它好歹能为我们振兴公社,解决30多号人的就业问题。
好歹每年能为振兴公社,贡献出32万元的工业产值!
如今这个酒厂生产的产品,大家已经品鉴过了。
事实胜过雄辩。
如果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还有人说李厂长是出于节约,是出于为集体省钱.”
“嘭——”
袁海棠一拍桌子,吓的李厂长差点没当场抽搐!
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杏眼圆睁、对自己怒目而视,这还突然这么一猛拍桌子?
这场面,对比实在是太强烈了!
“32万元的工业产值,得顶多少个生产大队,所有的农业生产价值?
几千号社员,辛辛苦苦耕种一年的所有产值,怎么在有些同志的眼中,就变的如此轻描淡写呢?
就连学校念念书的小学生,都知道颗粒归仓的重要性,他们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到地里面去捡拾麦穗,交到生产队保管室.”
袁海棠越说越来气,“我想全县的中小学生,捡拾一年的麦穗,也不止32万元吧?
那么多的师生,辛辛苦苦在地里仔细搜寻,他们如此艰苦的付出,在你们眼中,居然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
说这种话的时候,伱们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桄榔——”
袁海棠狠狠一摔酒杯,随后拿起小挎包就走,“失陪了!这种饭我吃不下去,这种酒我不忍心喝!”
“干嘛去啊小袁同志?”林文良不失时机的开始捧哏,所以才故意问了这么一句。
“我回广播室,我想静一静。想写篇关于某些人严重脱离群众,漠视集体资产流失的批判类通讯稿。”
“嘭——”
话音刚落,袁海棠已经摔门而去
等她一走,在场的人各自心头一凛:这事儿,恐怕闹大发了!
袁海棠如今是整个盐都地区、是整个富顺县的明星广播员。
她写出来的通讯稿,立意高远、视角独特,切入点稳准狠,影响力巨大,向来很受上级重视。
如今袁海棠,要是把李厂长管理酒厂不力、造成生产出来的酒品质下滑严重这件事,写到通讯稿里面去。
然后广而告之?
这不是相当于,当着全县几十万干部群众的面,狠狠扇李厂长的耳刮子嘛!
麻烦了,有大麻烦了.
这么一搞,李厂长绝对就变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祸水,谁沾上谁倒霉!
就连把李厂长当成心腹之人的刘主任,此时也悄悄的把自己的椅子往旁边挪了挪,好借此和他拉开一点距离.
刚才袁海棠的表演功力,确实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林文良对她的了解:这个袁海棠心心念念的,就是怎么调到县里、甚至是市里去工作。
平时,她骄傲的很。
连在同一个大院里上班的同事,袁海棠都不太会放在心上。
可为什么自打韩晓康来了一回,和袁海棠关起门来、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之后.
袁海棠就变的,如此关心起民间疾苦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