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轨本人早有意愿好好发展壮大恒山派,自然是满口的答应了下来。
于是在第二天早晨,郑轨刚吃完早饭,定静师太就亲自到峰西找到他,并且带着他道恒山各峰去寻找合适的地方作为建立分宗寺院的所在。
佛门的规矩是僧尼不能混居,纵然同山也不能同寺,原本郑轨年龄小恒山派也不讲究太多,可是随着他年龄越来越大,加上武功也练成,自然是要分家单过的。
为了保证日后自己领导的僧人和两庵的尼姑能互不打扰,郑轨所要居住的修行所在必然要距离见性峰远一些。
按理说最合适的是悬空寺所在的翠屏山,可是这山颇为陡峭,除了悬空寺并无合适的所在,而悬空寺又住不了多少人,自然不是最佳选择。
在恒山转了两个时辰后,郑轨还是选定了见性峰之侧的通元谷。
通元谷相传是张果老炼丹处,恒山大石上有蹄印数处,传说就是张果老所骑驴子踏出,唐玄宗封张果老为“通元先生”,通元谷之名,便由此而来。
通元谷和见性峰上主庵相距虽然不远,但由谷至峰,山道绝险,若是将修行所在建在此处,既能与无色庵、白云庵互为臂助,平日修行生活又讯息难通,免生事端,自然是上上之选了。
通元谷只是一个空旷的山谷,并无建筑,若是郑轨在此修行,成立恒山派的分宗就要兴建寺院,所以在定址后,定逸就和定闲定静商量着去整合资金,为郑轨营造一座主持的寺院。
恒山派并无多少银钱,不过若是开口化缘,十万两白银也可在顷刻间凑齐,所以为郑轨在通元谷营造寺院的事情在定闲师太拍板后就很快请来了施工人员制定图纸规格,开始往山上运输砖瓦木料。
看着每日往来不断的力夫和物资,郑轨估摸着最少也要四五年方能建成主体,所以也不再关心此事,而是在通元谷正南的果老洞前让人搭个草庵暂且安歇住下。
在果老洞前住下后,郑轨就抽空见了宁中则娘家的远房晚辈,两个十岁左右的男孩穿的还算干净体面,见到郑轨都恭恭敬敬的施礼叩头。
郑轨见两个孩子长得浓眉大眼也还不错,就随口问了些问题,两个孩子也都应答如流,显然是家族中挑选的还算机灵,也上过私塾的好孩子了。
郑轨满意的点点头,道:“你们来时家中长辈是如何说的?”
年长五个月的孩子叫宁义端、小一些的叫宁仁里,宁义端微微吸气,道:“家里爷爷、爹爹都交代了,说是我们能拜入恒山派大师门下修行是三姑姑的面子,也是我们的福分,让听您老人家的话。”
郑轨点点头,上前为两个孩子摸骨探查根骨资质,片刻后收手起身,心中暗暗说道:这两个孩子头脑还算灵光,只是身躯柔韧度差些,还有些鸡胸,显然是小时候没有发育好,资质只能说是一般,若无大福缘,恐怕终生难以窥见一流高手的境界……
心中思索着,郑轨面上却不动声色,拍拍两个孩子的肩膀,道:“你们就在这住下,随我修行,等到武功有成了就能下山回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