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惟欲收复辽东,必先收复朝鲜?(求收藏,求月票)
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五,辽东已是秋风凛冽。
随着一阵哗啦啦的声音响起,数百只马蹄踏过河水,当先一骑已经踏足盛京城外的浦河南岸。紧接着是上百名骑士跟着涌了过来。马上的那人,头戴瓜棱如意帽,身穿黄色夔龙凤暗绸皮行服袍。一张麻脸,不怒自威,正是大清九五之尊,康熙康麻子。
浦河南岸的道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现在已经是东北平原上春小麦秋收的季节,所以麦田当到处都是弯腰在抢收麦子的农民。看见康熙皇帝经过,这些从关内什么地方跑到东北这旮旯来求活的汉人佃户,全都大气儿都不敢出一口。康熙策马途径之处,无论男女老少,都趴伏在麦田当中。
康熙看到这一幕,心情顿时就舒畅了不少,还勒住胯下战马的缰绳,停在官道上,对朝自己跪拜的农民道:“平身,平身收你们的麦子去吧,多收一点,比什么都强,若是等秋雨下来,就会麦子烂在田里了。那今年冬天,你们可就要挨饿了。”
康熙说的是真心话浦河以南的这一片黑土地都是他的皇庄,收上来的麦子四成归他,余下六成才是佃户的。
四成的租子如果放在已经均了田的大明或吴周,那真是高得有点离谱了,但是对于这些从山东、河南、直隶、山西逃亡出来的汉民而言,还真是皇恩浩荡了。
毕竟这四成租子就封顶了,没有摊派、没有杂项、没有火耗、没有丁钱,当然了也没有利息。种子、农具和耕地用的马也都是康麻子的内务府出的,而且只需要有借有还,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而且为了确保内务府的奴才不乱来,康熙已经连着两年在盛京过冬了为了多收几个租子,顺带着促进东北开发,这康麻子还真是够拼的。
而东北这边的土地那是真的肥沃,还都是开垦过的,复耕起来比较容易。在这些关内佃户接手之前,因为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耕种,所以都种了牧草——在寒冷但不缺乏水源的地区种牧草是一种“养地”的办法。而这些位于盛京附近的土地本就是黑土地,在大清入关后就一直养着,都快养出“油”来了。因此产量极高,虽然只能种一季,但是随随便便也能打五六百斤麦子!
这五六百斤麦子中的四成虽然要交给大地主康麻子,但是剩下的三百多斤,还是远远超过关内黄土地上一亩薄田力耕两季的总产量。
所以在东北黑土地上给皇上家当一年佃户的收入,可远比他们在关内种自家土地的收入高。
而且皇上家除了租子以外就不要别的了,而关内那些“乡贤”可一个个猛如老虎恶如狼,各种巧立名目,恨不得把下面的农民生吞活剥了.所以这些黑康麻子家扛活的农民,对康麻子还是很感激的。
看着佃户们感激涕零地去了,康熙皇帝却是长叹一声。
他的前任老丈人,已故的孝诚仁皇后之父噶布喇看见他叹息,马上策马上前道:“皇上,今年辽东皇庄的租子应该可以超过七十万石麦子了都快赶上明朝永乐年间辽东军镇的屯田收入了。
另外,八旗亲贵们在辽东的庄子大多也收入不错,合计也当在百万石以上。
照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不出十年,辽东皇庄、旗庄的收入就能超过一千万石了!这辽东,实在是我大清的宝地啊!”
其实辽东这旮旯在明朝后金崛起前就发展的非常不错!
当时辽东的汉人人口有好几百万,仔细数数,也许都上了千万,后来跟随熊廷弼逃入关内的还有两百多万呢。
虽然当时还处在小冰河期中,但是东北的春小麦照样长得挺茁壮——小冰河期对农业的打击主要是西北和中原的干旱而不是寒冷。对于压根不缺水的东北而言,无非就是冬天凉一点,种不了冬小麦,但是春小麦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