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汉有活爹

关灯
护眼
159.第159章 (大章)蒸汽火车!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159章 (大章)蒸汽火车!

时间回到七月。

一家工厂悄然建立。

等朝中官员们后知后觉发现时,从长安,到同关,再到神木,之间的土地,被人购置了一条带状土地出来。

而霍海建立的煤化工提炼厂,正在疯狂的制造枕木。

枕木不只是做成枕木的形状就行,而是要用焦油中提炼出来的防腐油进行浸泡涂抹处理,能防腐之后,再放置在轨道上。

与此同时,钢铁厂开始开足马力了。

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在钢厂那边上班的人假期越来越少,但是工资拿的越来越高。

实际上,霍海已经特意的拉高了工价,所以才需要他和刘彻疯狂投钱才能修建铁路。

否则,以霍海现在的钱,单人负担从长安到神木的双轨道都不会是什么负担。

之所以霍海把目光放到了神木,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石油化工,一个是因为神木再往北就到了云中五郡了。

没错,神木就是榆林。

一开始,霍海一直在想,到底榆林在哪儿。

因为全古代史,就两个地方有从地表就能开采到的石油,一个是陇西,一个是榆林。

两个地方,刚好就是通往匈奴和通往西域的桥头堡。

真以为两家公司和霍海没关系?

从一开始霍海就算计好了大臣们会投资这两家公司,因为一切局面都是霍海主导出来的。

为什么今年霍海要力荐千万不能出兵匈奴?

因为今年出兵匈奴,匈奴的大部落就在右北平往上,以及漠北!

而冬天以来,整个匈奴为了活命,必须被迫南迁。

他们迁徙的目的地是哪儿?

黄河北岸,还有西域北域。

真不是他们想犯边,是为了生存,他们就这两条路。

所以,今年不打匈奴,预备翻年再打,就等于是兵出黄河几字型地带,就会在这儿修路。

为什么霍海要故意引导往这两个方向修路?

因为霍海判断,神木肯定就是榆林。

从地图上看,神木处在霍海大概推算的陕北的位置。

从地理上看,再往北就是草原了。

大汉气候炎热,所以是草原,如果但凡降雨量南移一点点,那儿肯定是沙漠,那可不就是毛乌素沙漠嘛!

还有,这个地方遍地都是高岭土一类的东西。

司马相如的老丈人雷林,在霍海的拜托下,几乎就住在神木考察了,终于发现了神木这一片,和霍海说的那地方相似。

而霍海确定神木就是榆林后,把舆图拿出来一看,迅速敲定,铁路必须要修到榆林。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铁路到了榆林后,云中上郡这些地方养殖的羊的羊毛,可以运输到长安,进行纺织。

而长安运送到边境的物资,也可以大概省下不少运输费用。

至于过了神木,后半截通往云中等郡,就暂时修公路。

这样一来,一旦匈奴人到了黄河边,他们搞不好还没渡河,汉军就已经从铁路到了榆林然后从公路到了黄河边了。

这是其一。

其二,因为要修建铁路,所以铁轨和枕木最优选择是,就地造厂。

简单来说,从同关往北运输还是太贵了,如果铁路另一头本身就生产钢铁和煤炭,那就更好了。

而这个枕木化工厂,就建立在神木。

长安往北,到同关,同关往北到神木,就形成了大汉第一条工业动脉。

而修建铁路完成后,煤化工厂怎么办?钢铁厂怎么办?

放弃了?

不不不!

煤化工厂,转为石油化工厂!

还是干馏蒸馏,减压加压蒸馏等方式,石油可以提取很多东西,对工业发展太重要了!

咱陕这个地形,和英吉利三岛一模一样,这很难说是不是什么巧合。

这工业革命,那就注定了要发生在这儿……

而目前,石油化工并不是为了化工工业,而是为了提取煤油。

而神木的钢厂,到时候就全力制造大篷车!

如果来年战争顺利,直接在黄河北岸,开始进行畜牧业。

而更往北的区域,如何纳入大汉版图?

霍海要在这里,给普通人提供大篷车,开启西进运动!

从广大的草原,带回利益,然后在榆林购买工业化生产的大篷车,煤油,帆布篷布劳动布用品,粮食,然后再西进。

这样,经济循环就完成了。

等循环形成后,草原上放牧的那就不再是匈奴的奴隶主贵族,而是大汉的畜牧商人。

放牧的牛仔就不再是匈奴的战士,而是大汉的牧民!

这个经济循环前期不一定转的动,因为有勇气西进的人,可能很穷,而有钱的人没胆子激进的西进。

但……霍海开设了霍氏银行。

前期免息贷款往里面发。

银行利润哪儿来?当然是借钱给大贵族们,大贵族们会以更强大的权利和话语权,从匈奴公司手里拿地用来放牧,他们没钱的。

钱当然从霍海那儿借。

只要完成一个循环,那大汉以后就再也不缺羊毛衫了。

而另一方面,西进的人,会把匈奴普通人和匈奴贵族完全切割。

如果顺利的话,到时候匈奴各大部落已经被霍去病切割成了一块块的肉,被打的孙子一样。

这些商人再过去,或拱火,或是利诱,再分化匈奴普通人,成为牧民,成为大汉子民。

那草原上就此再也不会有新的霸主诞生。

没有新的霸主诞生,那就等于草原帝国和中原王朝顺利合并,这样一来,西域的进度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一切完成时,大汉的版图将会达到大唐巅峰时的版图。

加上大汉对地方上的控制比大唐强,到时候就是强汉(盛唐地图版)。

而一切的一切,就是一个起点。

霍海在地图上画了条线,安同铁路扩展为安神铁路。

霍海这一条线出去,那就意味着,上百亿大钱,如流水一样冲了市场,流入了劳工口袋里。

当然,这些钱本来也是从市场上接的。

七月开始,霍海的新城不再压着房源,开始出售了。

新城的二等贵宅开始出售时,全城的人都疯了。

从成都来的文朋带着钱来买房子,看到现场排的队伍,人都傻了。

“啊?”

长安人这么有钱吗?

整个队伍排出二里地!

这特么可不是看房啊,这是买房签合同的地方啊!

文朋左看右看,拉住一个人:“哎,兄弟,怎么这么多人?”

那人听文朋口音不同,上下打量文朋:“我说兄弟,你一外地的都在这儿排队,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多人?你说呢?”

文朋一听他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口音,于是也改用普通口音:“总不能各地的人都来了吧?”

一开始说话的人听他也会普通口音,顿时产生了亲切感:“伱早用普通口音不就好了,不过你这普通口音怎么有点怪……”

“就跟吃椒麻了嘴说出来的一样。”

文朋挠了挠头:“我也晓得我这个不标准,我们那儿都楞个说的。”

那人哈哈大笑:“在下赵江,本来是将士,现在在长安当老师。”

赵江以前也是没有姓氏的,是霍去病给他取的名字。

文朋拱手:“某文朋,成都来的。”

赵江:“哦,那你们这么快就学会普通口音了?虽然不标准,但是也很厉害啊!”

文朋笑着:“家祖也是搞教育的,成都那边开始规划经略天竺后,就有一批人一边学习各地部族语言一边学习普通口音,而我们家也就跟着都学了普通口音。”

“家祖年纪大了,没法过来看,就让我来了。”

赵江哈哈大笑更亲切了:“原来我与你爷爷是同行。”

“这成都那边搞教育的都姓文?”

文朋一看赵江知道自己家的事情,只能拱手:“家祖文翁,家父文士廉。”

两个人就聊了起来。

这才知道,文翁那边确定普通话和简体字必将代替关中官话口音和隶书,成为官方口音标定和官方字体,所以已经让文翁石室的学生都开始学普通话和简体字了。

不过这普通话在那边还是变了点味儿。

不过这不要紧,反正能听得懂最重要,而且只要体系学会了,就算以后到长安了,知道自己的普通口音有口音,改一改有口音的地方也就对了。

重点是先学会。

所以有口音也要推,于是普通口音就推开了。

文家本来是做官吏的,文翁当初派遣的十几个到太学的学生,现在都已经回去任官职去了。

其中最高的已经做到刺史了(此时刺史没有实权)

而他两个大儿子也是做官的。

但文士廉没有做官。

文士廉一开始就经商。

因为蜀地环境封闭,所以经商环境其实挺不错的,刘彻最开始刮油的时候,对他们一点影响都没有。

所以当新商改的风吹到成都的时候,成都的商户商贩们是无缝衔接,比长安接受的还快。

张骞也是在成都这边下令学习长安县的做法,不在强制要求集中在市场进行商业,而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经商。

并且因为战略特殊的原因,率先开放盐铁。

但规定了如果国家和军队要集中收购盐铁时,任何商人不得藏私。

借着这波风,文士廉抓住机会,开始进行食盐贸易,他很快就打通了蜀东的盐贸易通道。

在发财之后,文士廉也是抓住了机会购买了一批天竺公司的原始股份。

而成都那边那些发财的人,天天聚在一起聊天,聊必称要去长安见识见识。

对于他们来说,小富即安是特色,到处耍是常态。

但文家不同。

文家本就是外来的。

文士廉虽然出生在蜀地,和他两个哥哥不一样,但经常耳濡目染也是免不了对长安好奇。

这一次成都虽然和长安没有大规模通商路,但还是加强了商业联系,其中成都的茶叶、蜀绣、蜀锦、一些特殊的竹制品、贡炭还有一些特殊矿产等昼夜不停的朝着长安运送。

有钱了之后,愿意为了薪资干活的人多的是,自然就不缺商队。

一来二去,古金牛道,就被走成了常规大道了。

于是文士廉就让自己的儿子文朋来长安。

目的有三个,第一,记录长安的风土人情和发展。

第二,观察新商改的其他政策,看看蜀地还有没有什么发展方向没有做好的。

第三,购置宅邸。

这第三条最为重要。

文翁年纪一大把今年已经六十八了,本来这辈子都不打算再离开成都了。

毕竟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但是现在不得不出了。

新商改伴随而来的就是教改。

张骞和苏武都很明确的告诉了文翁,成都这边复刻长安的东西复刻的不对。

张骞告诉文翁,简体字文章和读音,成都这边复刻的都有问题,用起来就不对。

而苏武从功能性上告诉文翁,在长安,科教文卫,教排在科后面,教是给科做后盾的。

成都空有发达的教却没有科,经年累月之后,早晚被其他城市追上,甚至超越。

所以,文翁决定带团回长安考察。

因为路途遥远,加上他年纪大了,总不能赶路两三个月,最终一个月又回程吧?所以就需要一套宅邸。

而且宅邸不能小。

因为文翁不只是自己要到长安,还要带一些人。

比如张叔这样的人。

张叔这样的人无论是在长安还是在成都,都非常有代表性。

简单点说,张叔,他本身是个大理国人!

当初司马相如到蜀南组织修建道路,同时调剂各部落矛盾,为攻打夜郎做准备。

虽然后来没有打,但毕竟有备无患嘛。

而司马相如的才学和风度就让当地很多部落的人折服了。

其中就有张叔和盛览两人。

这两个人长期在蜀地学习,其中盛览在蜀南学习后,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培训大理国人学习汉字学蜀地语言。

而张叔才能比盛览稍微好一点,他在蜀南学习后,又被推荐到了成都文翁石室学习。

在成都文翁石室学习后,又不输蜀郡的其他才子,被文翁送到了长安学习。

张叔可以说是一路从世界的边疆攻读到了世界的中央。

励志程度不亚于从贫苦山村到国考状元。

而张叔回去蜀地任职后,又成了西南教育的一块招牌。

张骞之前派人去大理,却被阻拦,其实就是对本地还不够熟悉,如果他早找张叔,怎么可能被拦下。

张叔的存在是有很强烈的政治意味的。

第一,张叔的存在证明了大理国所谓南蛮南夷,智力不比汉人差,他们差的是教育,而不是脑子。

第二,张叔到汉廷做官,对于大理国人也是具有很强烈的政治指导意义的,证明大汉一视同仁,大理国人只要你有本事,照样可以和张叔一样。

如果没有文翁再次考察长安教育的话,那张叔实际上还有第三个意义。

那就是大理从张叔成为官员开始,就和中原产生了联系,当联系紧密到了一个程度后,大理就成了中原的一部分,到了后来朱元璋顺理成章拿下云南后,张叔盛览也是被当地人纪念的。

历史上张叔盛览的存在,意义还比文成公主入藏和王昭君和亲还要重要一些。

不过,随着文翁的考察开启,又带来了另外一层含义。

张叔要来长安,为族人谋出路。

如果张叔成功,那大理国所有学汉学的学生,就正式的并入了大汉官僚体系。

一旦这一套成功,大理国自然而然的并入大汉,原本的大理国官僚体系,直接就崩塌了。

这件事情的政治意味非常大。

文翁这么选人也是有原因的。

以前文翁早就想干这个事儿了,毕竟干成了就是开疆扩土。

但条件不成熟。

现在条件成熟了,文翁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办这件事情。

自己把老命泼出去了,一定要在死之前把这个事情给办了。

所以,这一次文朋来长安的任务还挺重的,他需要在文翁到达之前,把一切都办妥了。

文家在成都可以说是德高望重,说一不二,说一句话,有一万个人愿意给他们办事儿,就像霍海在长安的地位一样,所以文朋来长安买房,发现排队排了二里地,还有点不适应。

当然他不会把一切都说出来,只是说了自己爷爷是文翁,文翁要来长安,自己要在长安买一套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念念不忘,腹黑老公太难缠 我为截教仙 长生万世仙 天元劫·凤神女帝 我家小祖宗今天又傲娇了 情深难负,首席独恋妻 和表姐同居的日子 此情可待 穿越时空只为爱你 巅峰学霸 巫神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