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大章)朝会 议会
“我反对。”
现在大家都同意,你反对?
搞什么?!!!
刘彻也是懵逼的,这都是你的想法,你反对什么东西?
刘彻并没有生气,而是疑惑:“你反对?反对什么?”
霍海:“臣反对官企一体化。”
此话一出,朝会上所有人都是懵逼的。
这不对劲啊。
是你推动的新商改!现在,大汉朝堂上,一个超级大企业的董事长,和九卿的地位都类似了。
这你还要反对?
他们的地位越高,不就代表你霍海新商改越成功么?怎么你还反对上了?
而聪明人已经想到问题的答案了。
当初,御史大夫张欧是为什么要跳出来和霍海争斗,又是为什么被悄无声息的就败了的?
别人不知道,但是自然有聪明人看出来了。
当初有人跟着张欧和霍海争,就是因为大臣们想要掌控各大企业,比如同关煤矿。
而后来,梅黑夫的崛起,还有煤矿等企业允许私有化,直接打掉了大臣们这种想法。
可是。
当初的贵族大臣们想要掌控这些企业,被打掉了。
现在,平民大臣们上来,就能掌控这些企业了?
要是到时候新上位的新皇帝,没有这么强的经济能力,岂不是被下面的大臣耍的团团转?
刘彻:“你说说看。具体展开了说一说。”
霍海:“是这样,我反对官企一体。官员和企业管理者,是可以一体的。但是朝廷的公务体系,和大汉国有的或者皇室拥有的企业之间,是不可以一体的。”
这话就绕口了。
现场没一个听得懂的。
霍海:“我继续说详细一点,官员,和大汉国有企业和皇室企业管理者,可以是同一拨人,但不能是同一个人。”
“比如,同关煤矿的总经理,就应该是同关煤矿的总经理,不应该是朝廷官员,朝廷官员就是朝廷官员,不应该让朝廷官员能够直接管理其他企业。”
这么说,大家就有点懂了。
霍海继续:“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有一个人叫张三。”
“张三从小就对理论方面的知识不感冒,但是对于实际操作机械非常有天赋,所以他没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员,而是成为了一个工人。”
“他来到工厂后,做的比谁都好,三个月优秀工人,一年就是生产线标兵,第二年开始提升生产线生产力水平,带动工厂蓬勃发展,第三年就发明出了新式器械,比以前的器械都好得多。”
“我请问,这个人怎么办?”
群臣此时犹豫了。
的确有这个可能啊。
按照文翁的办法的话,这个厂的管理人员应该和朝廷官员一样,是考试考上去的。
但是,张三这个工人,做到这种程度,还不做管理层吗?
有个胡迁御史丞:“这个……霍大人,有没有一种可能,如果真有这号人,那他只能损失一点了,毕竟通过考试选拔工厂管理者的办法,比通过这个要好。这毕竟管理者一考试选拔出来,就是在学习管理,肯定比一线工人会管理啊。”
霍海:“哦?那张三为什么不离开朝廷的工厂,自己去建立一个一样的工厂?他拥有最先进的经验,又拥有改良生产线的方法,又拥有新的机械,只要投资一到位,不出一年就能把朝廷的工厂掀翻在地。”
“那我请问你胡大人,这样朝廷的工厂选出来一个多适合的管理者有用吗?”
此话一出,朝堂所有的人都醒悟了过来。
对啊,你不给人家权利,人家自己跑了不行吗?怎么,给你朝廷工厂上了一年班,赚的是最低级的工人工资,结果你还要限制人家不允许别人自己出去开厂?
可如果不限制,这样的人,就能把朝廷的工厂变成一堆废铁。那你考试选拔出来的再厉害的管理者又有什么用?
搞不好本来这个管理者是有丞相之才的,结果反而因为这个,倒在了第一个岗位上,永世不得翻身。
胡迁思索了一下:“那这样一想,的确不太行啊,那提拔这个张三成为这个朝廷工厂的小管理人员然后一步步根据他的功勋升职如何?就跟军队一样。”
霍海摆头:“工厂可以和军队一样,但是工厂和军队不一样。”
“我问你,这个张三因为能力出众,第一年就成了基层管理,三年就是中层管理,五年就到了高层,还不到三十岁,就成了这家厂的厂长,那么问题来了。”
“他自己就是这个岗位上最懂这个工厂的人,谁来都不好使,那接下来三十年岂不是谁都没法代替他?那他在这家工厂待三十年,最终这家工厂和他的工厂有什么区别?”
别说阴阳合同,就算是五层合同,也都做成默契了。
更不要说到时候搞不好他全家都在这家工厂里面。
刘彻:“这么说来,升也不是,不升也不是?”
霍海:“所以我才说反对官企一体化。企业和朝廷衙门是不一样的。”
“对于这个问题,臣的建议是,如张三这样的人,应该涨待遇。”
“怎么确定张三这个人水平比其他人高,而不是这家工厂的负责人在欺上瞒下呢?”
“就是考试,也是考试,他行业的特色考试,用来评定他的职称,比如最开始是一级工人,评到三级工人,然后一级工程师,然后三级工程师,然后一级专家到三级专家。”
“这个能评到三级专家,基本就是全国最强,在历史上纵向对比都少有对手了,那这种水平进入技术院和研究院,有什么好说的?”
众人听完都在点头。
霍海:“而这个考试,才应该是各个行业真正需要的考试,但朝廷官员考试,不应该涉及这个。”
“朝廷官员考试,应该考核的是他们处理政务的能力,对民生、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的看法,有没有完整的思维逻辑,有没有独立书写的能力,这些为官需要用到的能力。”
“比如李四,就是考上了,然后分配到了这家工厂作为中层管理。”
“而张三与他一样,也在这家工厂,两个人都是天纵之才。”
“张三一年一级,第四年就成了工程师,而李四第四年也往上升了三级,岗位上升了一岗。”
“又过了五年,张三成了专家,此时李四已经因为表现优秀成为厂长了。”
“这个时候关键就来了,张三成为专家,就可以去专家应该去的地方了。而李四这种优秀人才也应该去新的岗位了,而不是再在这个工厂做下去。”
其实现实中的话,张三第五年肯定就走人了,李四也一样。
因为其他单位会挖人的。
不会被挖的企业?这种大企业,张三李四一开始就是进不去的。
霍海继续:“等张三四十岁的时候,已经成了这个行业的顶级专家,说一不二,而且因为考核过硬,又立过功,一路被晋升为了两院的大学士,而这个年龄的李四,也已经到了朝堂,成为了九卿之一。”
“这样,发展路线就对了。”
进步,人都是希望而渴求进步的。
所以,这种顶级天才,必须要给他进步的空间。
就说这个张三天才成这样,几乎一年一个进步,三十岁就已经是一级专家了。
又到了两院,开始学士博士大学士院士的往上爬。
这还不够他臭屁的?
李四呢?管理厂子厉害,迅速就被提拔了,然后到了朝堂。
别看他们两个在一开始都是一家工厂的,但是一开始就走了两条不同的路。
刘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假如,张三这个人十分有技术天赋,他却想要成为官员而不是成为研究员呢?”
“作为技术人员,他做这个行业的官员,作用肯定比其他人来的大。”
霍海:“问题就在这儿了,技术岗和中层以上管理岗,他只能选一个。”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那这样岂不是浪费了人才。”
“毕竟大多数时候,权利,比荣誉待遇,更吸引人。”
“但问题就在这儿。”
“一个成熟的系统,应该不断地往上输送人才,其中某一个的处理有些浪费,根本不重要,只要输送上来的人才够多,他留下的空白,自然会被其他人代替。”
霍海看向群臣:“我说白了,以前大汉在一万贵族里面选官员,有点捉襟见肘,如果三十年后,大汉人口两亿,其中一亿八千万都读过书,而且在官学学习的时长超过十六年,请问一亿八千万人里面,选出来的官员,就算再差,选的再错,和一万人里面选出来的官员比,如何?”
的确,竞争压力大,加上岗位限制,肯定会把一些复合型人才给浪费了。
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运气,也可能浪费很大一部分天才。
但就算是这样,一亿八千万人里面选到最后,那是个个都是人才了。
不说别的,起码前人费尽力气设置的考试,设置了一堆考试,这些后来人是一个一个全都解决了。
既然他们能解决这么多环节的试卷,那么解决不了现实中的问题吗?
就算他们解决不了,那连试卷都解决不了的人,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吗?
有可能!
但概率极低,低到不是一个国家应该去尝试的。
刘彻开始思索了起来。
职称?等级?两院荣誉?
衙门官员和企业管理者可以平调?互调?倒是有意思。
此时,梅黑夫站了出来,对着霍海行礼,然后才开口:“霍大人,有个问题。”
全场都转头看了过来。
要说现如今大汉的企业代表,谁能超得过梅黑夫的名声?
如果这套体系搭建起来,那最占便宜的就是梅黑夫。
因为后来人都得考试,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
而梅黑夫呢?直接就在顶峰上坐着。
很有可能直接平调到朝堂当一方大员。
而且以他的经验,未来他可能是司马相如那个位置的有力竞争者。
霍海:“你说。”
梅黑夫:“霍大人,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
“比如,有一个人,建立了一家企业,企业规模和同关煤矿一模一样,也是座煤矿的,同关煤矿给大汉交税多少,他们就交多少,同关煤矿养活了多少大汉子民,他们就养活了多少。”
“这个企业的董事长或者说总经理,按道理来说,社会地位应该和我是一样的吧?”
大家都想了一下,忍不住点了点头。
企业不是衙门。
既然官企不能一体化,只是人员可以一体化。
那么梅黑夫的话的确是有道理的。
也就是说,这个私人煤矿的总经理,和梅黑夫这个朝廷高官,对于社会的作用是一样的。
但是回过头来,他们地位却远不如梅黑夫。
因为梅黑夫随时都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一部之主官,甚至退一步可以去任何郡当太守绰绰有余。
而这个和梅黑夫实际上每天干的活儿是一样的,能力也是一样的人,却没有这种可能。
梅黑夫继续:“那么,这个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依旧当他是个平民?”
“难道朝廷不应该把他这份能力给利用起来吗?”
“再有一个,如果他没有任何权利,只是一个平民,那怎么杜绝我这样的人,通过朝廷的力量去打压他和他的企业?”
曹襄在旁边都听蒙了:“梅黑夫你这是胳膊肘往外拐啊。”
“你这个设想,不是帮外人说话?作为朝廷企业的管理者,全部利益归朝廷或者归陛下,当然应该有权利,他是私人企业,是给自己赚钱的,有什么好说的?”
“比如我手底下有个人,开办了这么大个煤矿,然后我还要让他有和你一样的权利?那不是他僭越,是我僭越啊!”
大家转头看向曹襄,咦,这家伙在这方面脑子还是清醒的。
的确啊,你给私人赚钱的,你凭什么有资格和给皇帝赚钱的人一个地位,你什么档次?
梅黑夫摆了摆手指:“不不不。”
“无论是私人企业,还是国企,对国家的意义是一样的,因为朝廷想要收多少税,就收多少,无论是私人的还是朝廷的,能养活的都是一样多的人,能提供的税收也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是,朝廷的企业具有带动意义,可如果到了同关煤矿这种规模的企业,是不是朝廷企业,都有带动意义,只要这家企业也是真心忠于大汉的那就是一回事。”
“唯一的区别是,朝廷企业,陛下有朝一日需要钱了,可以把它卖了。”
“但是,这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如果不卖,那就是一回事。
对于私人来说或者官员来说有区别,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区别真不大。
这个时候梅黑夫看大家还在思考,专门停顿了几秒,然后才继续:“而我说的问题是另一回事。”
“比如这个人……就叫张三吧。”
“张三有一家煤矿,和我梅黑夫的煤矿规模一模一样,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一样,对朝廷教的税收也一样。”
“但是他无论怎么发展,利益都是属于煤矿的,他也永远是这家煤矿的总经理,而我梅黑夫,如果能竞争超过他,那就是天大的利益。”
“两家超大煤矿开创的市场摆在这儿,假如我用点朝廷内部的小手段,把这家公司打压下去,岂不是市场就归我一个人了?那不需要干别的,出货量就暴涨。”
“那我自然而然就立大功了,立大功后,岂不是就升职?”
“那岂不是……百年之后,整个朝堂内部,都是这种人?”
是啊,正经竞争哪儿竞争得过这种手段?如果这样就可以升职,那未来能升上去的一定都是这种人。
谁有能力说自己不动用权利,就和这种钻空子的人发展一样好一样快?开挂吗?所有人都思考了起来。
对啊,实际上这个设想中的梅黑夫,不是为了朝廷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升职。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需要博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