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不做这个生意。”汪克凡的回答却出乎意料,大大的出乎意料。
李四楞住了,完全不明白汪克凡的用意,忍不住和篆姬对视一眼,篆姬也是一脸疑惑不解,汪克凡却一语惊人。
“若是李四兄愿意,这门生意就交给你做,这点蚌生珠之法,我也会转授给李四兄。”
“你说什么?!”李四一下子站了起来,又惊又喜。
他原来以为,汪克凡既然有了这点蚌生珠之法,肯定会死死攥在手里,自己生产来赚取暴利,而他李四只负责销售环节,赚取利润的小头……但把这生意彻底交给他李四,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独门生意!百分之百的利润!虽然市场有限,却可以随意控制!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点蚌生珠的法子,以后就有了摇钱树,聚宝盆,哪怕私盐生意做不下去,也能靠着点蚌生珠吃一辈子……不,不是吃一辈子,是几辈子,十几辈子,子子孙孙都靠这个吃饭,子子孙孙都大富大贵!
“汪将军有什么条件?”说话的是篆姬,她比李四却冷静的多,对方拿出这么大一个诱饵,肯定另有所图。
“我在谋划一件大事,想请李四兄和篆姬姑娘帮忙,筹措一笔银子。”
“多少?”李四也明白过来了,汪克凡这是变相**,要把他这个点蚌生珠的法子直接换成现银。
汪克凡竖起了一根指头,李四愣了愣,犹豫问道。。
“一万两银子么?”
“不,十万两。”汪克凡摇了摇头:“十万两白银,这点蚌生珠的法子就归你了……”
……
十万两白银,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首先,十万两白银是一笔巨款。
在明末清初的战乱年代,湖广一年的财税收入大概是五十万两白银左右,也就是说,十万两银子等于一个中等省份年收入的五分之一。
其次,十万两白银也没什么了不起。
明朝末年由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财富向少数权贵官僚高度集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银。”在明朝末年也差不多,比如两广总督丁魁楚逃跑的时候,就携带了整整两船白银,足足八十四万两银子。
最后,十万两白银能干什么?
十万两银子,可以保证一支五六千人的部队正常运转半年,可以支持恭义营离开岳州府,打一场主动姓的战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