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徐辉祖还是懂的,也有意于向北元示好,先把北元稳住,好集中力量对付燕叛军。然而,他又不好开这个口,因为坐镇朝廷的是一帮书生文臣,他们只会意气用事,谁敢提议跟北元议和,无异于找骂。
别看这些书生打仗治军不行,弹劾骂人却是行家里手,而且一向胆大妄为,惹急了他们就连皇帝都敢骂,徐大公爷虽然身份显赫,却还没有进化到的境界,没有不怕弹的属性加成。
另外,中原百姓跟蒙古之间的仇恨可以用仇深似海来形容,不管是官也好民也好兵也好,言论口径都是统一的,就是巴不得把鞑子赶尽杀绝,一报百年前的血海深仇。开互市做买卖?门也没有!老子就算是把茶叶拿去洗脚,也不卖给鞑子喝!
如此的舆论环境下,徐辉祖可不像“无法无天”的万磊,敢冒此天下之大不讳。另外,他老爹是把元朝赶出中原的头号功臣,他去跟北元谈和,只怕会势得其反,谈和没谈成反倒会宣战。
然而,北边的局势又不容乐观,由于去年连连战败,朝廷不但丢了四十多万军队,还丢了无数物资,最后还把辽东给丢了,可以说,明朝数十年之积累尽毁于此,实在是折腾不起了。
现在北边长城沿线,只有四十多万驻军,看起来好像很多,其实大部分是新从内地征调来的,这些新兵蛋子不习战争,当炮灰都嫌嫩。而长城以北却有四个强横的势力,瓦剌地处西域,不在徐辉祖的防区内,可以暂时不考虑。朵颜三卫与占据辽东的燕军沆瀣一气,不必说,是朝廷的死敌,唯一可以争取的就是北元了。
可是,怎么才能争取到北元呢?徐辉祖头疼的就是这个。按说,北元与明朝早就势成水火了,因为就是明朝把元朝赶出中原回到老家放羊的,这还不算,明朝还接连组织了数次北伐,把北元往死里打。现在明朝“有难”,北元不磨刀霍霍才怪。
正当徐辉祖无计可施之际,突然听北平的密探来报,说北平军方面已经跟北元私底下接过了头,不但议和成功,还谈妥了开互市的事宜,他顿觉喜忧参半。喜的是通过顺天府这个“中介”,有可能跟北元达成暂时的和议;忧的是如果北元只认顺天府,而不认明朝,跟顺天府买了兵器物资,一转身就向大明发起进攻,那就大大不妙了。
带着这一份深深的忧虑,徐辉祖才火急火燎地赶到永平府“前线”,整肃军队的同时,还要弄明白顺天府和北元勾搭在一起这是想干什么,私底下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协定。为此,他才用起了激将法,激万磊来永平府跟他会面。
本来,徐辉祖也没指望万磊真的来,不过万磊不只是来了,还只身前来,并带了很多夺理的“强词”,把他气得够呛。如此一来,他反倒是安心了,因为他已看出,万磊暂时没有造反的打算,跟北元议和开互市不过是钱买和平,不然也不会强词辩解,直接埋头准备造反就是了。
即便如此,徐辉祖还是没有放心,因为他打听到了,顺天府与北元的互市贸易中,铁器被作为大宗货物,顺天府有资敌兵器的嫌疑,徐辉祖甚至还有点怀疑:万磊此来是不是来卖迷魂烫的,表面上说不想造反,暗地里却积极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