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河南道百姓的搬迁,李治依然让他们搬往荆楚地区。
荆楚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楚国的前沿,向来征战不休;三国时属于荆州,蜀国诸葛亮隆中对要求占领荆州、益州进而争夺天下;吴国鲁肃对孙权的战略构想时,占领荆州,江东,进而凭借整条长江天险,休养生息,实力稳固后,过长江统一全国;魏国则希望占领荆州,这样可以使吴国无法拥有整个长江天险,也可以使蜀国困于蜀地,无法施展。荆州更是成为必争之地,三家在此大战连连;隋末唐初,荆楚地区又属于割据政权箫铣,直到李孝恭在李靖的辅助下,平定了箫铣政权,荆楚地区才走向了稳定。可是数百年的征战,让荆楚地区人口锐减,是真正的地广人稀的地方。
关中百姓的搬迁,李治则希望他们朝西走搬往甘肃。许多人会问:“甘肃那么偏僻,搬到甘肃干什么?”可是在大唐,甘肃就是一块宝地,因为一条路,一条举世闻名的路,成就了甘肃。那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东面的是大唐的帝都长安或东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到达金城(今甘肃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凉州、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楼兰,经龟兹(今库车)、疏勒(今喀什)至大夏(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可达大秦(罗马帝国)的犁轩(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而李治让关中百姓搬迁的目的地则是甘肃的凉州。凉州即武威,是汉武帝为了表彰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收复河西的赫赫军威而建,位于中西交通的咽喉,是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支撑点,李治希望把凉州未来打造成长安以西的大都会。
李治举荐杂家名士刘仁轨为凉州刺史,农家名士娄世德为凉州别驾(负责屯田),杂家名士魏元忠为凉州长史,建设凉州,仿照荆楚地区为政方法,为关中搬迁百姓提供各种保障。皇帝李世民表示支持,下诏任命三人。
提到了荆州,也提到了凉州。就不得提一提大唐的行政划分。
大唐实行的是“道、州、县”三级制。
自秦朝实行郡县制一来,秦朝实行的是“郡、县”两级制度。汉朝实行的是“州、郡、县”三级制度,隋朝时废除了郡,仿照秦朝,实行“州、县”两级制度。唐高祖李渊建国,采取了和隋朝一样的“州、县”两级制度,但是此时天下州的数量已经不是秦朝的三十六了,而是高达三百以上,管理十分不便。于是,贞观元年皇帝李世民,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这十道分别是“关中、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而此时,大唐则有10道统领州358,县1551。
而唐朝按照经济、地理等因素,还将所有的州、县分级,州还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下,共七等,县则分为京(赤)、畿(望)、上、中、中下、下等。是不是感觉很乱,我也觉得乱。可是这种划分方法直到后世中国一直沿用,如副省级市、地级市、省直辖县级市等。
各州置刺史,为最高行政长官。刺史下设有别驾、长史为辅。
各县设县令,下有县丞、主簿、县尉等。
而在所有的州中,有三个地方很特别。“西都(京兆,长安及其附近)、东都(洛阳及其附近)、北都(太原及其附近,陇右李家的龙兴之地)仿古制设“牧”,一般由亲王担任,经常缺位,也不管实际事物。“牧”下有设长史,在皇帝不在该都的时候,长史也称“留守”,如东都留守、太原留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