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朱祐樘心满意足地醒来之后,莫娜还在他身边安睡着。
她的脸上,还带有两条清晰的泪痕。
莫娜年纪还小,爱哭爱闹,睡觉时也不安分。
朱祐樘没有吵醒莫娜,在小太监的服侍下,洗漱穿衣完毕后,便独自用了早膳。
才开始用早膳不久,便有小太监前来通报,徐昌,汪直和刘瑾三人,联袂求见。
朱祐樘点了点头:“让他们先去会客间候着吧。”
“是,陛下。”
小太监下去传话之后,朱祐樘用完早膳之后,才来到会客间。
朱祐樘刚走进会客厅,汪直三人便立刻对朱祐樘行礼。
“微臣,末将,奴才,拜见陛下!”
朱祐樘坐到主位上,端起手边的热茶,喝了一口。
“起来吧,挨个说说你们调查的结果吧。”
“是,陛下!”
三人站起身,徐昌最先开口汇报。
“启禀陛下,末将已经清查了宣府守军,共发现三千七百多名参与兵败的士兵。”
“这些士兵已经被我捉拿入狱,请陛下定夺。”
宣府七万人的军队,只查出来三千七百多名士兵。
这个人数,还是让朱祐樘比较满意的。
这就说明现在宣府内的士兵,基本上都还是忠于大明的边军。
而那些叛军们,要不是死在了土木堡,要不就是死在了之前的攻城大战中。
对着这些心怀二心的士兵,朱祐樘没有什么可犹豫的。
“所有参与兵变的人,立即拉到校场,等候问斩!”
“所有参与兵变的士兵,无论生死,他们的家眷也一同抄家缉拿,押往校场,听候发落!”
“是,陛下!”
徐昌心里也不感觉意外,这些叛军,除了死,没有第二种下场。
徐昌之后,汪直上前一步,汇报西厂的调查情况。
“启禀陛下,经西厂彻查,杨通在宣府走私的军火数量,已经无法估计,所牵扯的银两数额,超过一百三十万两!”
“同时,宣府总兵杨通上报朝廷,共有十一万两千余名边军。”
“但宣府实际只有九万余名边军,杨通多报两万余名边军,吃了两万余名士兵的空饷。”
“并且宣府拖欠粮饷十分严重,从成化十九年开始,边军便不再满饷满粮。”
“这几年下来,宣府一共拖欠边军,一百六十七万石粮食,和一百一十三万两白银。”
“牵扯到的宣府军官共有三百六十九名,朝廷官员共一百一十七名。”
“宣府军官,和随军出征的朝廷官员,已经被西厂缉拿,听候陛下发落。”
虽然朱祐樘对宣府军政的糜烂程度,早有预料。
但听到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仍旧紧紧地皱起了眉头。
“难怪千方百计地不让朕亲征,难怪冒着被诛九族的风险,也要发动兵变。”
“这些事,都够朕杀他们十回的了!”
“从边镇武将到朝廷文官,大明都已经糜烂到这个样子了吗?!”
“朕不亲自来边镇查一查,恐怕永远都不会发现这些问题!”
涉及兵变的文官武将,和涉及边镇走私,吃空饷,拖欠粮饷的文武官员,高度重合。
或者说,正是这些人害怕被朱祐樘清算,所以才会铤而走险,发动兵变。
并且边镇不像其他地方,可以让厂卫随心所欲地调查。
边镇的武将手下有兵,朱祐樘如果只让厂卫前来调查的话,结果就是像刘瑾那样,被边镇将领直接下手暗杀!
所以朱祐樘只能派大军前来边镇,才能清查得干净。
而当时朱祐樘可以称得上是三面开战,京城周围已经没有多少兵马了。
朱祐樘一旦将剩下的大军从京城附近,派向边镇的话。
失去大军保护的京城,反而危险了。
所以朱祐樘才决定亲征,而且还是带着京城中他觉得有问题的文武官员们,一起亲征。
朱祐樘已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做出自认为最正确的决定了。
他不是上帝,他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但是唯有一件事可以肯定,朱祐樘一旦知晓这些事情之后,他绝不姑息!
朱祐樘当场下令:“所有涉及到此案的宣府将领,立即押往校场,抄家,夷三族!”
“牵扯到的朝廷文武官员,立即缉拿,押往京城之后,统一发落。”
随后,朱祐樘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看向了汪直。
“对了,那些参与土木堡袭营的宣府军们,你记下他们的身份了吗?”
汪直连忙回答:“回陛下,全部记下了。”
“好!立即逮捕所有参与袭营士兵的家眷,押往校场,抄家没籍!”
朱祐樘在下令将那些袭营的士兵坑杀之前,特意叮嘱了汪直他们,记下了这些人的身份。
敢袭击大明的皇帝陛下,光是被处死,是绝对不够的!
最起码,也得抄家没籍!
汪直面色一凛,立刻恭敬领命:“是,陛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