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羽扇顿时一滞,脖子上也多了层薄薄的红晕。“哈哈!”
郑平的大笑声,在官道上回荡。
良久。
郑平的笑声渐小,轻赞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求学之路,不可拘泥于旧制古法,阿逊,这一点你要多跟阿亮学习。”
“我知你专好兵法,然而这兵法之道,以略为上,以术为下。”
“只专精于术,成就也仅限于攻克城池、击败兵马,而无法凌驾于术之上。”
“倘若不能明其势,一个小小的离间计,都可能让你功亏一篑,甚至于性命不保。”
“昔日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论其术,当世罕见。然而乐毅专精于术却忽于略,虽知如何让七十余城归心燕国,却不知如何进退才不会让燕王起疑。”
“最后让田单反间连环,火牛破敌,尽复齐国七十余城。”
“而田单亦是如此,能以术破乐毅,却也不能以术保全自身。”
“反间连环,让燕王驱逐了乐毅;而田单也同样中了离间计,被齐王驱逐。”
“善用兵者,既要通小术,也要明大略,二者缺其一,皆不能称之为兵道大家。”
“即便术强如韩信、吴起,最终也枉死于小人之手,不可不察啊!”
“纵古观今,能同时精通兵法中的术和略的兵道大家,也只有兴周灭商的姜尚一人。”
“太史公亦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郑平的谆谆教诲,顿时让陆逊多了几分羞愧。
“兄长教诲,愚弟谨记。”陆逊正色一礼:“愚弟今后,必将用心读书,既专术,也学略。”
虽然陆逊一开始有不屑之意,但相继被诸葛亮和郑平教诲后,这内心也明白了如今在求学路上的偏颇之处。
陆逊的态度,让郑平也颇为满意。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任何朝代都避免不了由盛转衰的命运。
郑平亦深知,以个人的力量虽然能中兴汉室,但却避免不了汉室再次由盛转衰。
当刘备时代的人相继故去,继任者还能继承先辈的思想,镇抚内外吗?
郑平改变不了盛衰洪流,却可以让盛衰洪流的起伏变得更小。
一个盛朝急剧衰败的原因,大抵在于第一代人逝去之后,第二代人既不能改革创新、也不能继承先辈智略、反而频频犯蠢,如过山车一般将一个盛世皇朝拉入低谷。
想让盛衰洪流的起伏变小,关键在于继承人!
不仅仅是皇帝的继承人,也包括文武臣子的继承人。
郑平不设局杀孙坚,其核心在于孙坚有个好儿子孙策,孙策又有个好兄弟周瑜。
这二人尚未及冠,只要善加引导,必然能在大汉中兴后成为国之栋梁!
孙策周瑜之后,又有刘晔、诸葛亮、陆逊等小辈。
只要传承不断,不断的有豪杰志士继承先辈之志,这盛衰洪流的起伏,就会变得平缓。
改变不了盛衰洪流的核心,却可以影响盛衰洪流的运行,这便是郑平应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衰洪流的对策核心。
回到临淄城,郑平来见刘备,将荀谌入局一事以及荀攸有投效之意告知刘备。
刘备闻言大喜:“荀谌入局,即便救不了伯圭兄,也能救下伯圭兄的家眷,公达先生替我反说了荀谌,亦是大功。”
“既然公达先生要来,我又岂能不在桃园备酒静候!”
自从沮授去了扬州、田丰去了徐州后,刘备就深感军政诸事的决断,十分头疼。
郑平在的时候,还能询问郑平;郑平不在的时候,刘备只能自己去想。
可刘备总是会在青州的一些重要军政大事上迟疑不决,这不仅影响了效率,也让刘备办公署内的文书积压越来越多。
郑平虽然名义上还是青州别驾,但郑平的职责重心早就已经转移了。
往日里青州别驾府的文书及相应审批权限,都已经直接归属到了刘备手中。
郑平更多的时间,是在策谋大势,助刘备统辖三州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非将精力放在青州的军政诸事上。
荀攸若来,刘备就轻松了。
刘备目光灼灼,脑海中已经预演了倒履相迎、把臂同游、桃园品酒、促膝长谈、抵足而眠、织席编鞋、委以重任等一系列的求贤技巧了。
郑平没有惊扰刘备的沉思,而是返回了郑氏别院。
如今已经是兴平元年六月,刘备的长女刘奕已经能奶声奶气的喊一声“显谋阿叔”了。
而郑平跟孔素也成婚一年了。
不过郑平成婚之后不久,就一直在谋划徐扬而州。
这一年,郑平跟孔素聚少离多。
对于结发之妻,郑平多少也是有些愧疚的。
孔素远离了父母孤身跟着郑平来到这临淄城,而郑平又忙于国家大事疏于儿女情长。
然,这乱世之中,能活下来已经是极为不易。
哪怕郑平能谋全局,这每日里也少有空暇的时候。
即便是静坐垂钓,郑平脑中想的也是如何提防袁绍曹操等人的算计,以及如何去算计袁绍曹操等人。
以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只求早一日助刘备匡扶汉室、定鼎天下。
看着欢喜雀跃、眼中没有半点儿埋怨和责怪、正匆忙的将饭菜端上桌子的孔素,郑平的眼中闪过一丝柔情。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
似郑平这般立志于天下大事的人,注定是很少有机会去享受小家温情的。
而孔素却没有因此而耍小性子去干涉郑平的公事,只是默默的在郑平背后支持。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来电了,连夜写的稿子。小作者还是诚意满满的吧,感谢兄弟姐妹们的月票!
今天三更不会少,咳咳,欠更的补不了求体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