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先看了一眼水箱里面的鳗鱼,又将一些从香江买回来的东西放桌子上。
他洗了一个热水澡。然后躺在床上,思考着接下来的事情。
现在钱已经有了,虽然两千多万不多,但初期搞一个养殖场还是可以的。
毕竟要搞鳗鱼繁殖,没有大场地是不行的。
幸好不远处的马宫镇有一大片鱼塘,本来他老家新乡这边,也有不少鱼塘和虾塘、牡蛎塘,可惜这几年被征用了。
‘至少需要五十亩的鱼塘,马宫附近的鱼塘一亩一年1500块钱左右,一年大概7万5。’
‘鱼塘设备、材料大概要一百多万;搭建一个5亩左右的全密闭的繁殖场,大概需要五百万左右。’
“而且要快速出苗,就必须购买那些半成熟的白鳗,不能购买玻璃鳗,这也是一笔支出。”
“然后就是人工成本、水电费、饲料、耗材、药物,这些至少要预留五百万资金。”
“而且要保证鳗鱼的繁殖效率,如果采用野生的水藻,效率太低了,必须自己人工培育水藻,这也是一笔支出。”
江淼回忆了一下,鳗鱼需要的水藻有三种。
分别是“针状蓝纤维藻”、“鞘丝异球藻”、“裂片拟珠藻”。
除此之外,还需要让鳗鱼体内的一部分矿物质含量达标,如果没有达标,那鳗鱼同样不会变性。
不过矿物质方面比较好操作。
江淼拿起笔记本,用笔记录下一个个需要采购的东西,或者需要自己生产的东西。
比如那些水藻,只要可以直接大规模量产,那就不需要使用昂贵的激素和药物去诱导鳗鱼变性。
这是人工繁殖鳗鱼降本增效的核心。
同时,江淼非常清楚,这个技术瞒不住有些人的窥探。
毕竟他的养殖场需要请人,而且他购买的饲料、药物,别人只要有想法,出一些钱,很容易就可以查到他使用了什么药物、饲料。
因此卖鳗鱼苗的生意,必须速战速决,在第一时间大规模出货,将第一波快钱吃进肚子,然后等其他公司模仿出来后,直接压到微利的价格,让其他公司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
要这样做,那第一波鳗鱼苗出货的规模,至少要达到一百吨左右,将整个亚洲市场吞下去。
江淼研究过近些年的鳗鱼苗规模,高峰期也就六七十吨而已。
只要他的公司可以达到年产一百吨鳗鱼苗,那其他公司要进入这个市场之前,就必须先掂量掂量一下能不能回本。
毕竟市场需求才是第一导向。
如果市场一下子有了充足的货物,加上货物利润呈现出下降趋势,那其他公司就不会马上进入市场,而是会选择持币观望。
江淼对于鳗鱼苗产业虽然重视,但并没有将其当成为核心产业。
毕竟这个一套鳗鱼繁殖技术,本身很难完全保密。
虽然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用法律遏制一下一部分公司,但是这种养殖技术专利,要绕过去太简单了。
而且那些小公司,或者国外的公司,压根就没有办法监控。
江淼也不想整天去打官司,因此使用先发优势,加上后期价格战,就是当前最佳的选择。
思考了大概的思路之后。
他准备明天去找姐夫帮忙,在马宫租一片适合的鱼塘。
然后去注册一个个人独资企业。
不过现在先在网上联系了一家鹏城的专利代理公司,让他们帮自己注册鳗鱼繁殖技术的国内外专利。
谈好价格和各项事项之后,江淼给对方发了一笔定金。
这个专利直接挂靠在他个人名下。
办好了这件事后,又找了本地一家公司注册代理公司,双方约定明天下午见面。
江淼之所以急匆匆要成立公司,原因就是他不想将自己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上。
比如今天找专利代理之类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助理去办理,没有必要自己亲力亲为。
对于未来公司的定位,江淼自然是希望其成为一个科技公司。
科技碾压才是王道,经营策略和阴谋诡计之类,终究是小道。
而拥有鉴定系统的江淼,在科技上有巨大的优势。
因此他并不需要什么经营天才、商业天才加盟,他需要的公司员工,只要老实本分的即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