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北上(加更)
安排好了罗玉麟团队的科研项目之后。
江淼又陪着书雅聊了一会。
时间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六月初。
受邀而来的王英祥教授团队,又在萧碣石院长的带领下,来到了红草镇的大豆实验田。
看着作业的大豆收割机,快速收割着已经半枯黄的大豆。
众人小声地讨论着。
带眼镜的研究员笑着低声问道:“老张,你认为这一片大豆亩产有多少?”
张研究员看着豆藤上的豆荚:“就两百多公斤吧!”
“两百多公斤?看来没有达到预期呀!”戴眼镜的研究员摇摇头。
然而王教授却眉头紧皱,心里面正在等着结果出来,因为他发现一个之前忽略的问题。
很快,这一块种植面积约半亩的大豆田,完成了收割工作,工作人员将脱荚之后的大豆装入麻袋之中。
一上电子秤。
结果就出来了。
“老乡,114公斤,570块钱,加上补贴,给你770的票,去我们公司的财务室兑换就可以了。”两个收购员开出一张770块钱的票据,交给一片的老农民。
“谢了,后生仔。”老农民拿着票据笑嘻嘻。
而王教授却拉着老农民:“老乡,你这大豆如何种植?”
“呃?”老农民不明所以,不过看到王教授等人是和海陆丰公司的收割队一起来的,以为他们也是海陆丰公司的人,便笑着回道:“也没有怎么管,我一开始浇了一些水和肥料…”
王教授一边听,一边将老农民描述的种植情况记录在小本子上。
这时候,那几个研究员也反应过来了。
“不对劲。”
“确实不对劲。”
“这个产量太高了。”
比起他们团队搞的那些高产实验田,动辄亩产三百多公斤,甚至有亩产近四百公斤。
这半亩才生产114公斤大豆,看起来似乎很一般。
然而只要真的了解过双方种植条件和管理水平的情况,就会明白眼前这些大豆田,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等同于他们的实验田。
因为眼前这些大豆田,其实是在低管理水平下,加上大旱了两个月多月,期间并没有大规模补水的情况下,实现的亩产228公斤。
这个亩产水平已经超过全国大豆的平均亩产了。
接下来,王教授等人又记录了几十亩大豆的情况,期间还询问了26户农民的种植管理情况。
在附近村委会门口的大榕树下。
喝了一口冰矿泉水后,王教授坐在水泥坛的边缘上,目光无比认真地看着这些大豆田的亩产数据和调查询问情况。
其他几个研究员也非常认真地看着数据。
一阵凉风吹拂而过。
萧院长看了看手表:“王教授,时间不早了,不如我们去拜访一下江总?如何?”
王教授看了看手表,发现已经差不多到十一点了,便点了点头:“也好。”
车上。
一个研究员合上小本子:“教授,从统计的数据来看,这些大豆田的平均亩产的在210公斤左右,而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这些大豆在种植期间,并没有遇到大规模的降水,特别是开结荚期间,几乎没有遇到降雨。”
戴眼镜的研究员也不由自主地感叹着:“太惊人了,这种耐旱程度超出一般的大豆品种,基本可以和干旱地区的耐旱植物相提并论。”
“是呀!”
“之前我还以为江总说的亩产三百多公斤,是精耕细作下的实验田亩产,没有想到是这种粗犷管理方式下的亩产。”
“这个品种在北方干旱地区,大有可为呀!”
“人家江总早就在漠南沙漠布局了,我听我的一个老同学说,海陆丰公司在漠南哲里木市承包了35万亩沙漠,打算改造成为农田,看来这些农田就是用来种植这种仙豆大豆的。”
“大手笔。”
王教授一边揉了揉太阳穴,一边开口说道:“我们之前带回去的那五棵大豆苗,再次种植了一个多月,又重新发芽,那些根块一样可以作为种子使用。”
紧接着王教授目光若有所思地继续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仙豆系列的耐旱特性,就是这个根块和叶片的吸水特性造成的。”
戴眼镜研究员也回想起之前的研究情况:“确实,我研究过那些大豆的叶片,发现这些叶片在夜晚,哪怕是没有下雨,也可以在叶片背面的细微绒毛之中,通过细微的气流,将空气之中的细微水汽凝聚成为露珠,从而获得水份的补给。”
“这两个特点,造就了仙豆大豆的强大耐旱特性。”王教授也不得不承认,仙豆系列确实非常有潜力:“如果该大豆品种在北方一样可以适应,那其价值就真的非常大了。”
“是呀!”
“江总这个成果如果达到预期,那高低都得拿一个院士。”
“羡慕啊!”
“面对江总,我还真有点感到自愧不如。”其中一个性格比较傲气的研究员也不由地苦笑起来。
“到了。”
他们的车子到了海陆丰公司的南湖实验区大门口。
刚好江淼去了南湖鲑鱼实验养殖基地回来,一眼就看到了王教授等人。
他笑着喊道:“王院、萧院,各位朋友,不是说明天才来吗?”
王教授解释了起来:“本来是打算明天过来的,但是我后天要去魔都参与一个论坛,便提前一天过来,明天就回去羊城。”
“原来如此,大家里面请。”
还是在上一次的会客厅。
萧碣石喝了一口香草椰奶后,便笑着祝贺起来:“这个香草椰奶,想必就是使用了贵公司自己生产的香兰草莓粉吧?香草风味确实不错,目前销售情况如何?”
江淼没有隐瞒什么,大大方方说道:“还可以,五月份卖了100吨香兰草莓粉。”
“100吨?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贵公司的香兰草莓粉一公斤是3500块钱吧?”萧碣石瞪大眼睛。
“是的,就是一公斤3500块钱。”
其他人也是无比震惊。
虽然包括王教授等人在内,也见过几亿,甚至十几亿的项目,可海陆丰公司的香兰草莓粉不一样。
这是一个月卖出100吨。
这就意味着海陆丰公司一个月在香兰草莓粉上,就营收了3.5亿元,而且毛利润还非常高。
毕竟在场的人都是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
比如萧碣石,别看他一副办公室白领的样子,其实他是农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番薯品种和科学种植,虽然做了五六年的管理工作,但是一些专业知识还是有的。
对于草莓种植,众人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成本,但估算一个大概还是可以做到的。
哪怕是海陆丰公司使用了大棚和精细化管理,生产这100吨香兰草莓粉的成本,也不会超过100万。
这个毛利率太惊人了。
王教授也跟着祝贺道:“恭喜江总的事业更进一步。”
江淼笑着摇摇头:“都是技术红利,以后其他公司很可能会开发相类似的产品,也不知道香兰草莓粉可以维持几年的高利润。”
“能赚几年是几年,毕竟这可是一年几十亿的好产业,以后汕美地区的经济就要看江总了。”萧碣石赶紧喝多一口香草椰奶压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