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悬泉,张越主动提出想看看此地的屯田。
那徐亭长先是面露犹豫,不过随即就满脸笑容的答应了下来。
这悬泉亭的屯田委实不错,不但全部使用了代田法来耕作,而且还到处都修建了灌溉用的沟渠。
“上邦之富强,不在城池之大,不在庙堂之高,而在田亩沟渠。”
张越不禁想起了后世唐朝时外夷对中国的评价。
“听闻明公向以擅屯田而著称,不知此地可能入公之眼……”
听徐亭长这么说,张越不免感到脸红,自己一向自认为屯田做的不错,但比起这悬泉亭来却是大大不如啊。
轮台所处的地理环境水文条件其实与此地差别不大,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用好那些水资源呢。
与此地相比,轮台的水利系统,几近于无!
“徐亭长,可否为吾等介绍一下,这里的沟渠?”张越虚心求教道
“上吏请看这里!”
徐亭长指着最大的一条沟渠道:“这里就是悬泉亭最早、最大的一条堰渠。“
“也正是有了此堰,吾悬泉亭才能成为敦煌郡最好的屯田之地!”
张越点点头,仔细的查看起那些偃渠。
这些偃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主偃渠与分偃渠共同构成。
显然这些大大小小的水渠都经过精心设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精密的灌溉系统。
“杨友,给吾好生把这些偃渠都画下来!”张越吩咐道。
“诺!”
杨友答应一声,就要去寻笔墨。
“上吏不必如此,下吏处正好有偃渠之图……”徐亭长笑着道
“如此多谢徐亭长了!”张越正了正衣冠躬身一拜。
徐亭长吓了一跳,赶紧避开道,“上吏不必如此,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吾敦煌各亭皆有此物……”
张越却道,“此物在敦煌虽是一般但在越心中却是无价之宝……”
张越一边说着话,一边取出一块玉佩,欲要赠送给那徐亭长。
徐亭长本不愿收,不过在张越的再三请求下,这才把那玉佩收入怀中。
“明公且稍待,下吏这就去把图取来……”
“如此就有劳徐亭长了!”
徐亭长走后,杨友却是在一旁道,“明公何必对一区区亭长如此客气?”
张越却是笑了笑,“尔不懂!”
张越在偃渠边等待了大约两刻钟,那徐亭长已然满头大汗的赶了回来。
“明公,此物就是偃渠之图了!”
“多谢徐亭长了!”
张越命杨友收好图,满意的伸了伸懒腰,愉快的看向四周。
在他眼中这些堰渠实在是太美了,它们就像是敦煌的动脉和毛细血管,将河流与农田相连。
到了春季时,充沛的祁连山冰雪融水可以通过沟渠,源源不断滋润田地,那是何等美丽的景象。
看着眼前的画面,一个宏大的计划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展开……
今日两更奉上,还请诸君多多投票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