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凡你们所做,都要凭良心做
外约旦的北部是一片贫瘠的领地,这个贫瘠不是说土地的贫瘠,而是人类的贫瘠。
在这上千平方公里的地上,只有盖里斯与阿卜杜拉两个合格的医生。
纵然盖里斯建设起了学校与医院,但那也只是微不足道的改变。
斯卡尔村河谷的匠人们,每日借着水力敲打铁锭,学徒们尤显不足。
河谷中的农民们两个月要收获橄榄、两个月要种植五谷、一个月要锄亚麻草、一个月要收割大麦、一个月丰收并去节庆、两个月要照顾葡萄园……
人力的缺失,特别是拥有知识之人的缺失,困扰着领地的发展。
盖里斯自然、也只能将目光投向了大马士革的奴隶市场。
伊斯兰教有着悠长的奴隶制传统。
同伊斯兰世界不同,基督教世界中奴隶并不是特别常见的状况。
而所谓的农奴,虽然不一定谈的上是“人”,可依旧是有资格持有私人财产的,以至于不少意大利或德意志的庄园中,甚至会诞生“农奴骑士”这种东西。
11世纪这个阶段,西欧的奴隶制已经近乎灭绝,直到十字军兴起后,才开始一点点复苏,并在15世纪伴随着大航海时代,拉开了黑奴贸易的序幕。
另外一点在于,原始基督教的思想中,本就有着对古罗马帝国时期奴隶制的反思,哪怕是在后世的不断演变中,渐渐黯淡,也时常会被拎出来作为反对奴隶制的依据。
不少教宗,都曾旗帜鲜明地抵制谴责过奴隶制,后世的保罗三世就直言:禁止奴役美洲人民,称其“不应被剥夺自由”。
但穆斯林世界不同,穆斯林世界的奴隶制不仅有着悠久的传统,甚至于被视为一种理所应当的情况。
【在此之后,任何女子对你都是不合法的,不能再娶她们,也不可以她们的配偶换别的妇女,即使她们的美色令你喜爱,除非她们是你已经拥有的奴隶。这是真主对于一切事务的监察。】
——《同盟军章》第52节
这一节,既是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穆斯林妇女的权益,但也给奴隶的存在提供了依据。
穆圣的一位传记作者伊本·卡因姆·嘉伍兹亚,就提及过穆圣自己有四个女奴再加上二十七个男奴。
儒历627年,穆圣曾打败过一个叫巴庐古莱扎的犹太部族,他处死了所有成年男性,将妇女与儿童贬为奴隶,并将该部落首领的妻子雷哈娜,夺来作为自己的妾。
当然,就时代而言,这其实也没什么好过于谴责的,那年头,阿拉伯半岛上的其他人也都这样
但作为穆斯林们眼中行为的完美模范,穆圣的示范,使得后世任何反对伊斯兰奴隶制的人都感到举步维艰。
甚至直到20世纪,依旧能在中东见到毫不遮掩、对外国人开放的奴隶市场。
这也给予了盖里斯以警醒,他如今行走在这片大地上的任何所作所为,都将被后世人视为【先知教诲】。
纵然盖里斯去不断的述说时代局限性,但想必总有岗岩脑袋,或者既得利益者将以他的言行来作为罪行的依据……
这些事没法阻止,只能尽力避免。
便如卡尔维诺所说的一般:一旦放弃了某种原以为是根本的东西,你就会发现你还可以放弃其他东西,以后又有许多其他东西可以放弃。要守住底线,底线一旦被突破一次,就难再有底线了。
有些事,盖里斯能够去默许,而又有些事,盖里斯不能去妥协。
因这妥协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妥协,而将会是后世千百年整个教派的妥协,是亿万人的妥协。
是无数因果孽缘、举世之罪的妥协。
所谓一个人背负起了全人类的罪,就是如此,因那个人改变了全人类。
后人皆以他做榜样,他的言行即是亿万人的言行,他的举止即是亿万人的举止。
盖里斯只能如使徒保罗所写的一般:你们务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凡你们所做的,都要凭良心而做。
因而,盖里斯买来奴隶,不是为了去奴役他们,而是要将他们释放,要他们以真正的“人”站立在这世上。
在这片比之罗马更要贴近天空的高原上,在这西斜的落日中。
盖里斯与这些人相见了。
那些人头一次见到盖里斯,在他们的眼中,盖里斯是典型的法兰克人外貌,穿着寻常的麻布衣服,要干净些、厚实些。
他的身旁又是将他们买来的商人,在这二人的身后,则是几名披着盔甲持着长剑的人。
虽然盖里斯衣着并不华贵,想来却也是位高权重的人,因他有随从,被商人所敬重。
在这么一个场景下,盖里斯开口了,奴隶们听到了他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