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会道一句谢,有些则会问下一堂课何时开讲……全都是说过即走。
嬴子大多情况下都会笑而不语,众学子也不意外。
少年先生早在之前的课上就说过:
“你们下课的时候别和我打招呼,和我打招呼我也不回应。
“这屋里光坐着的就有五百人啊!
“我就是和每个人说一句话,那都得五百句啊!你们想累死我啊?
“上课大家就够累的了,下课咱们都放过彼此好不?
“为了保证交通顺畅,不拥堵。
“请诸君下课速速离去,不要在我面前晃悠。”
6=9+
人渐渐稀少,最后只剩下了一众稷下先生和李斯。
张苍站在授业堂门口,静静等待师兄。
他的学识,不足以支撑他留在学堂内。
“成蟜,你这次授课欠妥。”老子学派的稷下先生环娟正色道:“老子云:‘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你教这些学子学习之术,但他们并不知道为何而学。这样下去,他们只会一直停留在学习之上,再不能窥觑大道也。”
嬴成蟜摇摇头:
“小子不这样认为。
“我教他们学习之术,他们在用术的同时就会一点一点明确自己的道路。
“先有道后有术可以,先有术后有道同样可以。”
环娟沉声道:
“这不是正道!
“人应当先知而后行,而不能先行而后知。”
嬴成蟜微笑:
“环娟子用心学的道理言说,那我就用老子的道理言说好了。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连创造了‘道’之理念的老子,都认为道是不能够通过语言去描述的。
“那环娟子为何敢于下如此肯定之结论,定下什么是正道呢?
“知而行,行而知。
“殊途同归,皆可上道!”
二人争辩不休,谁都说服不了谁。
这是嬴成蟜在与公孙龙论战后,第一次在诸子面前展现如此强烈的攻击性。
一直迁就每一个诸子观点的少年。
以心学在稷下学宫站稳脚跟,以在授业堂讲学堂堂爆满为底气,为了自己内心的真正思想而辩驳,露出了藏起来的伶牙和俐齿。
诸子很惊诧。
既惊诧于少年态度的转变,又惊诧于少年对老子学说的深厚见解。
唯独祭酒邹衍毫不意外。
这才是他认识的那个嬴成蟜。
首次见他,就敢以他最擅长的天与他相谈。
邹衍抚须轻叹。
[子秉论辩无双,是用唯其一人懂的虚实诡辩。]
[此子论辩,却是用对方所精之学。]
[还是年轻,太过气盛了……]
“人之初,性本恶。”旁听许久的李斯加入战团,缓缓走近嬴成蟜:“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为恶,需要后天的教育才能够分清对错,知晓道理。可见,知应该在行之前。”
脱离讲学状态的嬴成蟜眯了眯眼。
[荀子的性恶论,此人是谁?李斯?毛亨?浮丘伯?]
少年从诸子平淡的反应,立时反应过来李斯身份不寻常,猜测这到底是荀卿的哪位高徒。
还没等他细细思索,李斯已经自报家门:
“李斯。”李斯拱手道。
嬴成蟜眼现了然之色,拱手回礼。
少年回礼未毕,就听到了淳于越的声音:
“通古此言谬也!
“人之初,性本善!”
于是,李斯、淳于越就性善性恶开始辩驳。
很快,诸子陆续论战,堂中乱成了一锅粥。
嬴成蟜深感无奈。
少年最开始觉得秦国朝堂很吵闹,就像是一个草台班子。
后来周游列国,发现列国朝堂耶很吵闹。
现在,就连学问最高的稷下学宫也是如此吵闹……
少年耳朵动了动。
听到了孔斌、慎至,在就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激烈争论,这就是此刻的话题。
少年有些许无语。
[明明最开始是论的学习之术啊,话题怎么又扯到政治上去了?]
[每次不管最开始论什么,最后都能偏到政治上去,老子也是服了……]
一个半时辰之后。
嬴成蟜住所,大堂。
李斯站在少年身前,微微躬身,拱手行礼,很是恭敬的样子:
“见过公子。”
嬴成蟜挑挑眉毛:
“我听说荀子在的时候,稷下学宫有两名学子最为出众。
“皆是荀子弟子,学识皆可称子。
“其一是韩非,其二便是你李斯。
“韩非我在韩国的时候,母亲带我见过。
“今日见了你,听了你的论述,才知道传言确实是真的。”
李斯语气谦逊:
“称子的只有韩非师兄,李斯未称也。”
“无子之子李通古。”嬴成蟜笑道:“你这名号,可比称子的韩非还要响啊。我听说你是因为韩非先称子而决定不称子,此为真否?”
“否。”李斯低头道:“斯学识不如韩非师兄,不该称子。”
少年静静看了李斯片刻。
李斯神情一直不变,似乎察觉不到少年注视。
“师长让你来找我的吗?”少年突然问道。
“是。”李斯像是一直在等少年提问,立刻回应:“主君要我面见公子,告诉公子一件事。”
“何事?”
“吕氏商会,尽迁秦国。”
短短八个字,让嬴成蟜心中一震再震。
“多久?”少年闭目,锁眉相询。
李斯惊讶于少年抓住重点如此之快,回答慢了半拍:
“我负责齐国,主君只给了我两月时间。”
嬴成蟜眉头锁的更深了。
从秦国走到齐国就需要一个月的路程。
再加上在齐国各个城池的通传时间,买卖时间……两个月实在太赶了。
如此作为,吕氏商会的损失,会远远超过他刚才预想的。
他的师长吕不韦,这次做的是彻彻底底的赔本生意!
“斯将缘由讲给公子。”李斯主动说道。
“不必了。”嬴成蟜揉着眉心:“我已经知道了。”
李斯:“……”
有无子之子称号的李通古,并不相信少年言语。
若非主君相告,连他都猜不到缘由。
少年身在距离秦国最远的齐国,万里之外,刚听到消息就猜到了?
不可能!
…………
【注1:本章中,道是理念,术是方法、手段。笔者认为,道、术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道并不神秘,也不高于术。道是找到人生道路,术是如何在道路上行进。若是一个人觉得杀人好玩,那么杀人就是他的道,如何杀人就是他的术。道分正道邪道,术也一样。人人都可得道,人人都可为圣,仅一家之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