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谈判崩盘,伐秦?伐齐?(三更已毕)
李玑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儿子。
李牧面色由讥讽渐渐变为肃然,变为惊骇。
“除了生死大事,我实在想不到王上还有什么理由试探你这蠢货的忠心。”李玑平淡道:“哦,还有一种可能。”
“什么?”李牧着急追问。
他对父亲判断极为信任,不然也不可能只凭父亲一封书信,就在身心都抗拒回邯郸的情况下回邯郸。
李玑收回视线,重新躺在摇椅上:
“王上长了一个和你一样的犬脑袋。”
李牧:“……”
“礼我帮你备好了,这次使秦,带去看望你世父的后裔。其他人看不到都可以,但有个叫李信的小子,天天和秦太子一并练武,你必须见到,教他些兵法。”
“为甚?我是赵将,和秦国大臣交往过密本就不对,还要教秦人兵法,这不是通敌卖国吗?”
“滚。”
“……唯。”
这次出使又快又急,李牧回邯郸不到五日,就又踏上了行程。
数日后,到秦国咸阳。
秦王子楚在接待外使的章台宫接待了李牧。
在秦国文臣武将的环伺下,李牧毫无惧色。
他慷慨激昂,言辞激烈地陈述一番,大有你不放我国春平侯,我国就打过来的架势。
秦王子楚还没表态,以四公为首的武将们不乐意了,一个个比李牧还要激烈。
他们喊着天杀的、狗生的、婢养子、彼母之,要李牧赶紧滚回赵国打过来。
他们这次要把身高没有高过车轮的赵小狗们也埋了!
来之前,听老将廉颇面授机宜,讲解形势的李牧就不理解。
你们秦国兵都在关中治水修渠,哪来的底气和我国打仗?
不理解归不理解,李牧不怂。
打就打!
打不到那些骑马跑得比兔子还快的胡狗,还打不到你们这帮秦狗?
着急回赵国攻秦的李牧没有一点见同族的心。
父亲说李信必须见,其他人都可以不见。
李牧就拍开陇西郡郡守李崇在咸阳的宅邸,指名道姓要见李信。
李崇是文官,秦国李氏除了李信,走的也都是文官的路。
虽然不悦,但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好说好笑地带李信来见李牧。
少年李信来到李牧面前。
李牧只看了李信一眼,就大手一挥,把父亲李玑原本给秦国李氏在咸阳全族置办的礼品全给了李信。
少年李信一下子就对这个从赵国来的陌生叔父满是好感,想要认作假父。
“你在兵法上有什么不清楚的吗?”这是李牧与李信说的第一句话,他严格执行父亲教导。
旁边的李氏族人斗很是无语。
这李牧是一点礼仪都没学过吗?真是丢人!
李信不无语。
少年人最烦的就是礼仪,将其认定为繁文缛节,对说话直来直去的赵国叔父更欢喜了。
与秦太子政一同练武,按照武将培养的李信当即说出困惑的点。
他说一个,李牧解一个。
在少年看来难如登天的难题,对李牧来说比喝水还简单。
李牧在军事上的天赋,是李玑唯一一个欣慰的点。
不到一刻,李牧深入浅出,把李信疑难问题全都解决了。
确认这个天赋一般般,有些蠢笨的小侄子真的没有问题后,李牧潇洒离去。
归国!
伐秦!
李信站在两大车礼品前,看着相处不到两刻的李牧背影,眼中满是崇拜。
李牧讲的,比给他授课的那些武将师者讲的好多了。数日后。
一路快马加鞭,憋了一肚子火的李牧回到邯郸,先去找父亲李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