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明朝初年的盔甲是很坚实的,即便是对方用刀捅那位明军总旗官的心窝子,也不一定捅的进去。
但是,保护心脏是人的本能,那名明军的总旗官就算是再莽也不敢让对方拿刀去捅自己的心窝子。
所以就本能地用手臂去格挡了一下,把那名蒙古十夫长的兵器给隔开了。
这就是明军与此时的蒙古军队装备上的差距,简直就是太欺负人了。
那名明军的总旗官顾不上去欣赏对方错愕的表情,忙从腰间抽出早已准备好的匕首来,一刀捅进了对方的心脏,将那位想要杀他的蒙古十夫长送上了西天。
在明军凌厉的攻势之下,关西七藩的士兵节节败退,阵型逐渐混乱,眼看就要占不住脚了。
一名蒙古的千夫长见到这种情况心里颇为着急,人跟人是不一样的,与中原的政权一样,蒙古的政权里面也分着忠臣和奸臣。
有的人当官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让自己吃喝玩乐,享受一生,有的人则是为了竭诚报效主公的知遇之恩。
这个蒙古的千夫长就是后一种人,他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牧童,因为精于骑射,武艺娴熟而受到了自己主公的赏识,被提拔成了千夫长,从此告别了人人都可以踩的生活,过上了权贵的日子。
所以,他是由衷的感谢自己的主公,愿意以死来报效他,现在,见明军的攻势渐渐猛烈,自己这边的阵脚渐渐崩溃,这名蒙古的千夫长心里不由地大为悲愤。
再这样下去,左翼就要被明军攻破了,左翼一旦被攻破,中军估计也很难站住脚跟,迟早也会被明军攻破。
如此一来,自己主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精锐部队,还真不知道最后能剩下几个人跑回去。
一想起主公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这位蒙古的千夫长就感动不已,因此,在这个万分艰难的时刻,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
这名蒙古的千夫长决定以自己的一人之力来挽救大军的溃败之势,即便他最后没有成功,也要为其他的部队撤离争取到时间。
这样以来,他觉得自己即便是死了,那也是值得的。
于是,这名蒙古的千夫长不顾明军的鸟铳和弓箭的攻击,挥舞起马刀,冲着自己的手下大喊道:“勇士们!今天是我们报效主公的日子,凡是有血性的勇士,就跟着我冲上去,挡住明军的攻势!”
说罢,便一马当先,越出战线,冲向了明军的刀盾兵和长枪兵。
这个蒙古的千夫长因为出身寒微,所以很能理解底层人民的不易,在当上了千夫长之后,没有任何骄矜之气,反而是热爱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因此他很能得到士卒的拥戴。
这名蒙古千夫长手下的士卒见到自己的长官冲出去之后,由于感念他平日的善待之恩,纷纷热血上涌,挥舞着兵器,嗷嗷叫着冲了上去。
蒙古人的士兵见到这一幕,一时间,士气大振,竟然渐渐地稳定住了阵脚,阻挡住了明军的进攻。
一名带头冲锋的明军百户见到这一幕心里不由地着急不已,这一仗,肃王做的炮火准备那名充足,准备的那么充分,若是他们打不下来,回去之后,肃王肯定会发飙,到时候,他们前锋营的将士们肯定都是吃不了兜着走。
另一方面,他们也都是百战之卒,将军人的荣誉看的比性命还要重要,前期的优势这么大,再让人家给翻盘了,那这脸都不够丢的,回去之后,肯定会被同行给笑话死。
与其将来在肃藩境内羞愧的无地自容,倒不如现在就战死,落得一个轰轰烈烈。
这么明军百户打过不少仗,对战场上的形势还是很有判断力的,他一眼就看出,蒙古士兵的士气之所以瞬间大增,都是那位蒙古的千夫长给带来的。
这名勇猛忠义的千夫长已经成了此时蒙古士兵们的精神支柱,只要打败了他,那蒙古人的士气自然就垮了,就会不战自溃,明军便可以长驱直入,击垮敌军的左翼,进而直捣他们的中军。
于是,这名明军百户身上的热血也被点燃了起来,带领着几个亲信,直奔那位蒙古的千夫长而去。
此时,蒙古军队处于劣势,各个方向的兵力都很吃紧,因此,这名蒙古的千夫长身边也没有多少部队,他的手下全都撒了出去支援各个方向去了。
因此,那名明军的百户接连用长枪刺死了不少蒙古人,然后来到了这名蒙古千夫长的身前。
那名蒙古的千夫长一开始并没有在意这名明军的百户,只是专心的指挥着战斗,直到现在,那名明军的百户杀了不少蒙古士兵,冲到了他的跟前,他才意识到,这个人是冲他来的。
说句心里话,这名蒙古的千夫长很佩服这个明军百户的勇气,但是,二人既然战场相见,狭路相逢,佩服归佩服,终归还是要性命相搏的,你不杀了他,他便会杀了你。
到了这个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拼命,根本用不着长官去动员。
那名蒙古的千夫长用的也是长枪,他站在马上,死死地盯着这个前来挑战的明军百户。
那名明军百户也在死死地盯着他看,就像是盯着一个猎物。
片刻之后,那名明军百户便策马上前,向那名蒙古的千夫长发起了攻击。
与《三国演义》里的描写不同,真正的武将单挑基本上没有大战几十回合,三百回合这样的情节,往往是一招就可以决定胜负。
那名明军的百户策马挺枪的时候,这名蒙古的千夫长也挺起长枪,策马向他冲了过来。
不得不说,一名武将的武艺还是很重要的,在战场上,基层军官是需要自己上战场拼命的,你的武艺要是不行,被人家杀了,那你所带领的战队就会崩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