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现在,得知自己来考察,张银龙已经准备好一切,态度还非常恭敬,也不知道是谁给他打的电话。
接下来杨舟跟着张银龙参观了他的治沙基地。
这个基地还真是庞大,单单是地面建筑范围,就超过了清北大学。
除了住宅,还有实验基地,培育植物的大棚,以及治沙展览馆等建筑。
最让杨舟喜欢的是有一座高塔,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片森林,估计张银龙经常上去看周围树林,心中会生出这是自己打下的江山的感觉。
除了高塔,杨舟还比较喜欢人工湖!
张银龙竟然改造沙漠成功后,在居住区附近挖了人工湖,小桥流水给人的感觉都快成了南方的江南了。
杨舟跟随着张银龙先来到治沙展览馆,在这里看到很多大人物的合影,看来张总和他一样,喜欢把合影放出来震慑别人。
“这面照片墙,是我这将近20年来到毛素沙地后的变化,刚来时,这里全是黄沙,还记得当年我带领属下种树,第一天种下,第二天就被黄沙掩埋了,条件真的很艰苦。”张银龙指着一些照片说。
杨舟赞叹道:“我们这一路走来,入眼全是绿色!这都是张哥你们的功劳,献礼片都把你的故事拍成电影了。”
张银龙也确实算是一个传奇,承包的土地陆续接近45万亩,在华国也算独一份了。
听见杨舟的夸奖,张银龙扶了扶金丝边眼镜,腼腆一笑,接近五十岁的汉子给人文质彬彬的感觉。
“我们最需要的,其实就是现代科技技术改良各种植物,毛素沙地改造取得成功,和无数背后付出心血的科研工作者离不开的,我们这里有个植物实验室,专门研究适应各种环境的沙漠植物,杨教授您掌握基因代码技术,不知道能不能应用到沙漠植物改造上?”张银龙说道。
杨舟点点头说:“当然可以,其实很多植物都可以改造,只不过近期我被癌症拖累,还没有开始研究,这次回到家乡,除了养病就是考察环境,下个科研目标就是改造沙漠植物了,有好消息会第一时间告诉张哥的。”
接下来杨舟又在张银龙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些植物学家,有几个大学教授,还有博士生都长期在基地工作。
这些人对杨舟都很恭敬甚至崇拜,显然研究过杨舟的论文知道杨舟取得的成绩。
随后众人继续参观,仔细走一圈杨舟才发现这里的育苗基地足足有300亩,是杨舟神秘空间的30倍大小、还有10座无性繁殖育苗温室大棚,以及气象自动监测站、多媒体会议室、森林警务室等等。
比起清北大学的实验室,杨舟看到单独一栋大楼,还有面积巨大的实验培育基地,心中也生出向往。
前口村的大棚和这里简直没法比,而且在沙漠中建设一间占地面积庞大的实验室,可比在大城市里有成就感的多。
杨舟升起在沙漠圈地的念头。
本来他做的就是改造植物的工作,在大城市有很多人盯着不说,环境还不适合。
而这里是沙漠,在沙漠中学习张银龙圈几十万亩地都没问题。
外围改造成森林,中间修建成鸟语香小桥流水的实验基地。
沙漠中再造一座绿洲,无数植物黑科技从实验室中诞生,这才符合杨舟的期待值。
虽然离开大城市会造成一些不便,可是如果自己修建机场,完善基础设施,其他都不算困难。
只不过这相当于在沙漠建城,不知道要多少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