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没有犹豫,重重点头:“将军一定能旗开得胜,我等你回来喝酒。”
李远哈哈大笑,和朱高煦告辞之后,
他带了六千骑兵,并换成南军衣甲,假装是为南军运输袍铠的。
李远又让每人在背上插柳一枝,从河北进入山东,穿越整个山东省,再经过济宁、沙河一直到沛县,南军都没有察觉到。
到了沛县之后,李远派人焚毁了南军在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的粮舟上千艘,粮食百万石,通天大火数日不绝,史书称:河水都变热了,鱼鳖都死后浮上水面。
附近的南军将领袁宇收到消息,立马率领三万骑前来追杀。
但李远以六千伏兵设伏,打的袁宇大败后,这才满意的带兵离去。
李远这时一战成名,千里奔袭,又以六千破三万,瞬息震惊了燕军诸将。
回来后燕王赞不绝口,这才重视起李远。
但此时李远的心思,已经不在燕王身上。
当晚李远与朱高煦私下聊天,朱高煦沉声道:“说句不夸张的话,仅李将军这个行军过程和结果,足以载入史册,流传千古。”
“不敢不敢。”李远连连说不敢,整张脸涨的通红,高阳王真是太会鼓动人心了。
“古有楚霸王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因战而名动天下,并流传下千古的成语。”
“依本王看,李将军这个,将来也能弄个成语干干。”
“恩,千里焚粮,叫这个不错。”
“好。”王忠在边上听的大声叫好。
李远的脸更红了,表情兴奋的看着朱高煦,如同遇到了知己。
靖难之初,朝廷是想以雷霆之势一举荡平燕王的反叛,随着屡次战败,损失折将,现在算是正式进入相恃阶段。
朝廷是想拖延,为继续从全国调动兵马和粮草争取时间,而燕王兵少人口少,也不无法短时间消化占领的更多地盘,很多地方攻占后,只能夺取财物后又还给南军,根本没有太多的兵马和精力去驻守。
这段时间双方各出奇谋,盛庸还派平安和山海关的兵马一起攻击永平和北平,又诏大同守将房昭攻击保定。
朱棣四处救火,被盛庸的打法弄的不厌其烦。
八月份,燕王决定北还。
至此,燕王靖难之役打了已有两年多,虽然胜多负少,但因兵力不足,无法巩固并扩张胜利,往往放弃新取之地,仅能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府。
朱高煦部下因为全是骑兵,九月初就已经第一批回到北平。
经过夹河和藳城和真定三场战役,朱高煦本部兵马又招降扩充了一千,现在已经达到五千。
回到北平后,他马不停蹄进行了分营,重整。
燕王朱棣麾下几十万大军是按五军都督府分前后中左右五营。
朱高煦为了不僭越燕王,换成简单的一二三四五营。
他自己领一营,盛坚,宋猛、贺如虎、杨平赞等将都在这边,且朱高煦营中比较精锐的,能骑射的老兵也有大部分在这边,哨骑营也在这里,李贤原本有八百多藩骑,战后又补充到一千,也跟在这边。
因为南军中也有藩骑,且大部分都是以前燕王旧部,战败后就直接降了燕王。
当初燕王就派人去京师联络藩骑统领千户童观,结果被抓,后来这童观就帮南军做战,现在还在南军平安麾下。
这样朱高煦自己的一营,有两千多人,其中藩骑一千多,汉军一千多,算是最精锐的。
二营是徐祥,王友、杨云、徐安等将,一千多人。徐祥儿子徐安在跟了朱高煦打了几仗后,被提升为副千户,与徐祥同营,父子以后可以在一起战斗。因为朱高煦发现大明很多父子都是在一个营的。
三营陈文,周虎、张杰、方延平、赵青等将,一千多人,其中周虎部下比较精锐,经常用来冲阵。
四营是韦达,洪铮、严强、孙胜等将,一千多人。
五营王斌、郑兴、姚盖、薛勋等将,一千多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