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之前都有驻军在,当地也在消耗。
所以夏原吉说,现在还有没有是问题,并且,京师肯定没有什么了。
四周再次有些骚动,朱棣当年进来时,京师里有钱有粮,内承运库全是朱元璋和建文帝的私房钱。
现在在朱棣手上不停的打仗,修建北平皇城,已经用到这个地步了。
朱高煦进来空空如也,伱这朝廷怎么运转?
但听朱高煦又问夏原吉:“夏部堂你这个级别,年俸多少?”
夏原吉愣了下,缓缓道:“臣正二品官,月俸六十一石。”
朱高煦又问,现在朝廷是如何折算的?
洪武时,明廷官员主要是拿米结算,到了永乐后,即朱棣即位,改了两次。
第一次为永乐元年,他刚登基,就改了结算方式,试行米钞结算制度。
当时规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四品米钞各半;五六品米六钞四;七八品米八钞二。”
这时还在用宝钞,所以有时候不给铜钱和银子,会给宝钞,这让官员们很不满,因为宝钞不值钱啊。
到永乐中期,又改了一次。
当时还在修建北平皇城,又要北伐,朝廷没啥钱了,朱棣又启用了折色法。
折色制度规定京官的俸禄三成给米,剩下七成则“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
胡椒、苏木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和染色物料,在当时主要作为奢侈品在宫廷使用。
将这种奢侈品当作俸禄发放,且官方规定的折色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降低了官员的俸禄。
朱棣当时这么改也没办法,朝廷实在没钱,连北平城都修建不起了,只能降低官员收入。
后面宣德、正统各朝都学着朱棣改来改去,明朝官员越改薪水越低。
所以现在朱高煦问的时候,明廷还处于米钞结算制度。
朱高煦听完后,便问:“假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明纣王原来的米钞制度,第二种是在这种制度上,官员可以任意挑选米或钞。”
“夏部堂,以你看来,何种制度,有助于官员们养家糊口?”
夏原吉眼睛一亮,当场大声道:“当然是第二种。”
四周官员们纷纷点头,表情兴奋。
还是汉王够上道啊,刚进京就给大伙改俸禄。
等等,不是说双倍的吗?
大伙呆在京城没走,翘首以盼等汉王来,不就是等双倍俸禄吗?
果然,这时朱高煦道:“按本王去年的檄文来说,去年九月份时,全国官员应该俸禄双倍。”
“不过本王进京晚了些,诸位也只能吃了点亏。从这个月开始,所有京官,俸禄双倍,米钞自选。”
众大臣锤胸顿足,投降的太晚了。
“汉王贤明。”人群有人立马站出来,大声高叫。
众人一看,我呸,又是李景隆这个废物。
李景隆满脸通红,大声叫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汉王贤德,天下归心,臣恭请汉王登皇帝位,以抚万民。”
李景隆声音未落,四周哗啦啦,跪倒一片,满朝文武官员纷纷跪下。
大伙齐声高喝:“请汉王登皇帝位。”
吕震满脸通红,下意识摸了摸了袖中的劝进书。
他这人记性挺好的,以前向朱棣汇报都不用写折子,昨晚还专门写了个劝进书,今天想发挥下。
没想到被李景隆这王八蛋抢了个先。
朱高煦这会又是脸上通红,拼命摇手:“皇兄远去万里养病,生死不知——”这句话都要圈起来考的,特别后面四个字,懂的人一听就懂了。
“俺怎么有心思想这些事,当务之急,还是及早平叛,真正还天下百姓的安宁--”
二拒。
吕震这时嗖的一下灵活的从地上串起来,这下说不得不能落后了。
李景隆也反应够快,赶紧冲上去。
两人一前一后冲到朱高煦面前。
“你们-——你们想干啥-——你们好大的胆子-——”朱高煦咆哮,挣扎--然后无能为力的被两人一左一右,叭,往御座上狠狠一按。
当他坐到御座上的时候,轰,脑子里轰然一震,整个人的灵魂似乎得到了升华,那种强大的力量,无尽的满足,来自内心深处的兴奋,充斥在他身体每个细胞之内。
人生的巅峰莫过如此。
此时他想到前世所谓的小说里,各种走上人生巅峰,与此刻相比,都不值一提。
“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李景隆和吕震的高声喝唱。
很快,整个奉天门下回荡着万岁的声音。
下一刻,皇城内外,无数官军纷纷跪下,万岁的声音连绵数十里,从京城之内,到京城之外。
大明皇朝从这一刻,彻底属于朱高煦了。
朱高煦坐下去后,才发现自己还没三拒,不过这会屁股坐着太舒服,他也管不了了。
他办事也是速战速决。
两天后就由江仲隆选了个‘皇道吉日’登基为帝。
连皇袍都是匆匆加班赶出来的。
走完一整套繁琐的登基流程后,大明新任皇帝朱高煦出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