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皇帝载入史书的话
盐业关系民生,所以历朝历代都是管控经营。管控的理由是为了老百姓好,怕老百姓吃不上盐,朱高煦当然只能笑笑了,那咱们也要为老百姓好,不能让老百姓吃不上盐。
所以他也是大费周章,定了很多新规。
此时大明的盐田,主要有福建,广东,浙江、山东沿海等地盐场,还有云南,四川等地的盐矿,当然,海边盐场还是主要食盐来源。
除了朝廷自留的百分之十,朱高煦把余下各省的盐场也好,进行拍卖后,责令盐商不得有掺沙子,市面上卖价定为每斤八文,至于各盐场出厂价,那朝廷是不管的。
洪武到永乐初,民间售价基本在六七文左右,现在定为八文,也不管出厂价,就是保证盐场主的利益,同时让百姓也承受的起,但如果出厂价太高,地方商人不愿意拿,你盐场主要到处开店铺,也是件麻烦事。
除了保证价格,还要保证产量,各省盐场都有规定的最少产量,要他们按时投入市场,保障民需。
当然,以前海边很多农户或自己弄盐搞走私,但以前这事需要各地巡检司去查处,现在不用官府出面,当地正规盐场老板就不能放过这些走私私盐的。
这种让群众对付群众的方式,可以大大省却官府精力。
以后个人走私弄盐会变的极难。
从朱高煦的经验来看,朝廷想干好一件事,首先要让利于民,你不能想着和办事的商人去争利。
商人有的赚,才愿意干这件事。
其次朝廷一定要做好监督,商人干的不好,就处罚,治罪,干的好,就要奖赏,这样才能形成有益的循环。
然,历朝历代以来,最大的问题,还是监督。
别说商人有多坏这种废话,中国老话叫‘无商不奸’,这话就是废话。
只要你制度上去了,再奸的商人也得老老实实办事。
东本国商人不奸吗?只要监督到位,处罚严重,伱看他们敢耍奸吗?
大明这么多奸商,就是监督不到位,处罚不够重,简单来说,朝廷官员不干事,因为对他们来说,升官发财最重要。
朱高煦认为,做为皇帝,干好自己的本职,抓好官员的监督问题,做什么都会很容易。
你别管民间怎么经营盐业,怎么增产降产,怎么恶性竞争,怎么打商业战,你朝廷就管好官员,让他们按律监督,认真做事,肯定不会出现问题。
拍卖天下盐田的那天,朱高煦当着天下盐商的面道:“历朝历代以来,盐业都由朝廷经营,朕这次是首开先例,让利于民。”
“朕的要求很简单,朕管好自己的官员,让他们不扰民,不坑民,不害民,一切事情按律秉公处理,做为对朕的回报,你们要让百姓吃的上盐,吃的起盐,吃的到好盐。”
“大家各按其职,做好自己的本份。”
“如果因为朕的官员影响到你们的经营-——杀,官员犯罪,罪加一等,朕的经验告诉朕,杀人虽然不能扼制贪官,但如果不杀,只会越来越多。”
“而你们,如果不好好经营,影响民生,朕,一样不会放过。”
朱高煦的意思很简单,大家各司其职,我管好官员,你们好好做生意。
官员管不好,是皇帝的错,生意做不好,是你们的错。
朱高煦是当着天下盐商的面这么说的,如果官员犯错,肯定是朕没有管好,是朕的长刀,不够锋利,是朕的律法不够完善。
因为有经验告诉朱高煦,这个世界,确实某些地方可以管好官员。
皇帝的这番话很快传遍天下,也被载入史册,如果官员没管好,肯定是皇帝的错,是大明律法的错。
在盐业上,朝廷还占了十分之一的盐场以为国营,主要是看经营对比,和彻底放开的可能性,需要数年的判断才能决定。
而在业和矿业及海上贸易上,各有不同。
海上贸易这块,朱高煦彻底放弃了,水师船只不再东来西往的运输商品售卖,专力进行海上征伐,全部让民间商人来干。
朝廷干好两样就行,一是收海关税,二是卖大型海船,仅这两项,就赚的盆满钵满。
杨立山以前和郑和出海,一方面是开路探寻,完善世界地图,二是沿路做生意。
以后他们不做生意,主要任务就是以后面军事行动做准备,开始殖民掠夺。
矿业上面则采取官办和民租两种。
大型的重要矿,由官方自己开采,中小型和不重要的租给民间,收租金,另外再按产量收税。
通常租金比较少,收租金是代表这矿是国家的,收税才是重点。
能收多少税,说到底还是看官员监督。
但朱高煦有样本在那。
每个新矿由官方先干两年,然后承租收税金。
你民间租用后,再与监督官员勾结,少报产量,少交税,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业也是如此。
讨逆战中,朱高煦为了赚钱,弄了很多甘蔗地,之后又到处收黑,然后弄为白。
这几年已经赚了很多,现在业也要改制,交由商人经营,如何弄白的方法,也慢慢流传出去。
朝廷将原有场同样拍卖,直接全部卖掉,没有期限,因为这玩意和盐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