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大股东二把手
紧张的准备开始了,吴放放把灯箱和电磁炉的活儿揽了下来,小于在施工现场盯着,胖子在小吃城和街上来回跑,房冬则窝在家中搞产品。
房冬的产品设计程序是,先搞出满意的味道,再根据各种原料的成本来定价,以内容为主体通过调整利润来定价,而不是让定价来决定内容,就是为了确保味道和质量。
这样做的缺点就是大概率会牺牲利益,在满眼全是用廉价食材的同行中,在价格上肯定会吃亏。
结果就是:卖得比别人贵,利润还没人家大。
但房冬坚信,只要有对比,顾客一定能感觉到其中的差别,当然,有一小部份真吃不出好坏的瞎货不在计数之内。
决定火锅味道的两大因素:火锅汤底和小料(蘸料)
以安平本地的习惯口味,传统的涮羊肉锅底就是白水加几段葱,一片姜,少量虾皮,再一扔两只指甲盖大小的螃蟹孙子,鸡精味精想加就加点,不想加也行。
小料以芝麻酱为底,腐**、韭菜和辣椒油,再来一小碟蒜。
简单好吃。
现在的人们要求就不同了,随着各地不同风味和数不清的火锅品牌店和山寨店的涌入,一店一味,五八门。
很多新奇古怪的东西慢慢被淘汰后,有四种锅底成为了市场的主流:清汤、辣汤、菌汤和番茄汤。
除了清汤和辣汤外,其它两种汤底对于房冬来说知之甚少。
在网络发达的年代,想把一种东西做好吃真的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肯时间,肯下成本地去试,就一定能成功。
做出一个传世味道没这么简单,或者说没可能,但只追求好吃俩字的话,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网上的方子满天飞,假的多,但真的也有。
只要你对各种调料的味型、特点和用法有些粗浅的认识,选取几个靠谱的下来,然后进入实际操作,从中选一个或将这些方子综合一下,不断地调试用料比例,总能找出一个相对满意的方案。
光是汤底,房冬就憋在家中试了五天,胡大妈成了他的小白鼠,娘儿俩每天吃火锅。
胡大妈说,这几天吃的火锅快能赶上她前半辈子加起来的总数了。
功夫不负勤快虫,最终确定了四种汤底的基本配比。
清汤:以麻辣开会吊的骨汤为底,加葱姜、少量胡椒粉,一点点基本吃不出椒味的椒,然后就是当归了。
当归是亮点,会让自己家的清汤格外的与从不同。
辣汤就以麻辣开会的汤底加一点火锅底料而成。
菌汤以干香菇、干茶树菇为基础,其它种类的菇就看市场行情了,啥便宜放点啥,三种也行,五种也可,再以生抽和鱼露或鲜贝露进行调味和提鲜,说实话,这个汤用来涮肉,味道就那么回事,把它当汤喝才能体现出价值。
番茄汤就简单了,西红柿去皮打泥,再加一点点番茄沙司,主味就成了,当然,在熬制前,用葱姜蒜呛锅和少量的八角香叶桂皮之类的香料还是必须的,还有,要放。
四种汤底没有一种是正宗的,但好吃就足够了。
小料方面,在熬制汤底的这几天房冬就形成了想法,百人百味,现在的人这么变态有个性,舌头更是千奇百怪。
有不少大的火锅店小料都是自助的,人家能这么做,自己应该也可以。
在新建工作间的后面,也就是位于涮吧中心位置设一个小料自选台,由于空间有限,不可摆一张桌子在那儿,就在工作间的玻璃墙下方支起一个有点像大窗台一样的不锈钢台子来,把所有原料全摆在上面,爱怎么霍霍就怎么霍霍。
稀释好的芝麻酱加生酱组合用大盆,其它全部用小盆装。
有生碎(掺少量芝麻碎)、小米椒碎、香辣酱、沙茶酱、香油蒜泥、葱末、韭菜、腐**、辣椒油、香菜末、耗油、醋、蒜、盐。
本来还想搞一个油碟,后来放弃了,成本太高,那可是半碗香油,如果遇到一个像胖子这样能喝油的,实在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