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是酒不好喝?还是佳人难入眼?
虽然已经过去了月余时日,可直到现在,一说起来林嘉木还是有些心惊胆颤。
他不是京城人,而是京东东路下属的青州府人士。在十二岁时,跟随去京城做官的父亲,一起搬到了京城。
从那时起,一直就住在歌舞升平的东京城。儿时的记忆,已经变得很模糊了。
自出了襄州城之后,一路向南,欲赶往江陵。而那满目疮痍之景,也就逐渐显露在眼前。
河水断流,湖泊干涸,大地皲裂,田地荒芜…路上所见,皆是逃难的百姓。
看到此情此景,儿时的记忆也浮现在心头。犹记得,家乡青州府遭受水灾那次,似乎也是眼前的这般景象。
处处都是成群结队的逃难百姓,犹如蝗虫过境一般,路上所见的树皮草根皆被啃食一空。
这哪是什么太平盛世啊?
哪还有什么歌舞升平之景啊?
在结合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他心中很是迷茫,这根本就是颠覆了他的认知与人生观。
并且,他来江陵城之前,已经去松林县看过了。即便有各种抗旱措施,使松林县渡过了这次的旱灾,但并没有改变那里贫穷的基础。
别说下属的那些村落了,就是松林县城都有些破旧不堪。泥泞坎坷的街道,残垣断壁的屋舍,面黄肌瘦、破衣烂衫的百姓…
让他这个新上任的县令无从下手。
想到这,他再次忍不住的感叹一声,看向郭毅问道:“吾听闻,这柳枝河盐场、造纸作坊,还有城西的瓷窑与砖窑,皆是江陵府衙署立营造?”
他已经从薛清之那里知道了郭毅的身份,乃是楚王殿下的私人幕僚。这些策略与措施,皆是出自郭毅的手笔。
他郭毅,就是因为江陵府衙抗旱策略的实施,才名动荆湖的。
郭毅听闻,也放下了筷子,拿起餐巾纸擦了擦,迎着林嘉木好奇的目光,点头应承道:“是江陵府衙的动作。因为在之前,楚王殿下为了抗旱,已经掏空了府库。
而无论柳枝河盐场还是造纸作坊,都是为了填补府库。不仅如此,南坪镇与陵安县大旱,府库还得拨发赈灾粮款。
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银钱开支。并且,就以后来说,这也是几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只要府衙有正常的收入来源,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百姓的剥削。
而府库一旦充足了,以后无论是需要征发力役,还是需要拨粮赈灾,都会有余力!”
说的好有道理!
听君一席话,简直茅塞顿开呀:“吾在路上时,就听说了,江陵府到处都在招募力役,每日六七十文钱的工钱。
修整官路,开设瓷窑与砖窑,掏挖旧河道,营造盐场…足足招募了上万名力役,单单每天的开支,就是一大笔钱财!
吾这一路千里迢迢的赶来,荆湖北路之种种举动,实乃平生仅见。”
官府有了钱,中饱私囊的多。没有谁会像楚王这样,全都拿出来,甚至不惜掏空了府库,顶着种种压力,大力施行各种抗旱措施。
而现在,即便旱灾已经过去了,楚王仍然在不停的往外掏钱,同时招募了上万名力役,每天钱入流水。
这也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郭毅不明白他这番话的用意,便没有搭腔,倒了一杯酒,自饮自酌。
眼前这个场景,确实挺适合喝酒的,灯红柳绿,佳人在侧。忙碌了一天,也正好放松一下。
不止是他,旁边的裴如玉也是默不作声,同样也是在自饮自酌。
魏景蓝见有些冷场,则是点头附和道:“楚王殿下确实爱民如子,不惜掏空了府库也要进行抗旱。而事实证明,殿下之举,委实英明!”
说完,扭头看向郭毅,大声的夸赞道:“这也侧面说明,二郎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荆湖北路能有如此局面,二郎功不可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