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难怪。
鬼是阴灵亡魂,残缺之物,个性向来扭曲,死前的痛苦仇恨,死后的折磨渴望,让它们变得更加极端,更加残暴,愤世嫉俗,恨天仇敌,那是再正常不过。
对于这样的观众,苏问讲三侠五义包青天,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为公案书有一个共同性质,那就是为统治群体背书。
书中虽有豪绅恶霸,贪官污吏,乃至皇亲国戚,王侯世家等贪赃枉法的讲述描写,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罪恶,明定了邪不胜正,黑不倒白,为恶者必遭报应,蒙冤者必得清白的主体思想,但它们仍是在维护统治群体并为其背书。
书中必然有一位圣明君王,必然有一位铁面青天,贪赃枉法,欺善害民的事,都是那些豪绅恶霸,贪官污吏做的,圣上绝没有与他们同流合污,只是被奸臣小人蒙蔽,才没有及时发现,铲除那些贪官污吏,后面一定会圣明视听。
总而言之,坏事黑锅都要抛到那些豪绅恶霸,贪官污吏身上,他们是害群之马,他们是罪魁祸首,他们罪不容恕,他们天人共怒,他们是最大最大的反派。
好事则要放到青天老爷身上,他们才是真正的朝廷,真正的官人,一个个铁面无私,公正廉洁,为民请命,忠君体国,高座在龙椅上的那位陛下,更是圣明君主,他们会君臣一心,为国为民,斩奸除恶,最终还得百姓公道,乾坤朗朗。
这种写法实际就是将统治群体分割成两面,主体大体那一面永远永远都是好的,出现问题,出现错误,那都是少数贪官污吏搞的鬼,同圣明天子没有关系,与青天老爷也无责任,相反,圣明天子与青天老爷一定会将其绳之以法。
这毫无疑问是在为统治群体背书。
如此,叫市井小民们怎么共情?
他们是被统治者,被收割,被剥削,被压榨的草民蝼蚁!
对他们而言,听公案书,看青天戏,斩贪官杀污吏,虽然也痛快,但那只是表层表面的情绪宣泄,根本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将内心情绪爆发出来。
市井小民尚且如此,那这些心智不缺,性情扭曲,愤世嫉俗,恨天仇地的阴灵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歌功颂德,为官背书的公案书,很难让这些阴灵共情,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厌恶。
所以,苏问今夜上台说包青天,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比那为统治者背书,看似为民请命,实际仍是凌驾于草民之上的青天老爷,市井小民们更喜欢那些匹夫一怒,血溅五步的仗义豪侠,如那被各方压迫,告官无门,最终只能提刀血溅狮子楼的武松。
如果单从观众共情,收获灵韵的角度出发,苏问今夜讲水浒,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苏问最终还是选择讲包公。
为什么?
因为他今夜是来给鬼灌鸡汤的,不是给鬼打鸡血的。
说水浒效果肯定比说包公好,但效果太好刺激到这帮家伙怎么办?
鬼才知道它们一激动会做出什么事来?
这种情况下说书,不能光想着观众共情,灵韵增加,还得考虑影响与自身的安全问题。
当然,具体怎么说还得看这众鬼能贡献多少灵韵。
如果灵韵贡献得足够多,那苏问也不介意改一改剧情,改一改内容,将这三侠五义,青天包公,改成一部和水浒一样的反书,讲一个不一样的包公,不一样的青天!
所以说,一本书的未来,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叫抛砖引玉。
现在,苏问已经抛出了他的砖,就看接下来能引出什么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