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乞活投蒲茂 计破铁浮屠(上)
莘迩问道:“为何?”
唐艾答道:“两个原因。”
莘迩“哦”了一声,说道:“哪两个原因?”
唐艾摇着羽扇,说道:“明公率部自出谷阴,到现在为止,先是翻越岷山,救援阴平;继而北攻陇西,相继鏖战於襄武、首阳两城,屈指算来,这一个多月,几乎是战斗不停,且是转战千里,兵卒已经疲惫,继续休整了,这是一个原因。”
“另一个呢?”
唐艾答道:“秦州三郡既为我军收复,等此道军情传到蒲茂、孟朗耳中,想必已会引起他们的震惊,如果我军再攻南安、天水等郡,则虽是虏秦正与虏魏交战,艾料蒲茂、孟朗也肯定不会坐视南安被围而不管,相反,绝对是会立即调集咸阳等地的留守部队赶去驰援的,我军兵非很多,又值久战以后,殊难胜也,一着不慎,还会有大败之危。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也就罢了,第二个原因,引起了莘迩的深思。
唐艾见莘迩陷入思索,接着又说道:“明公,於今把秦州收复,我军出谷阴前定下的战略目的已经达成,我定西之东南边境已无忧矣,汉中等地也不复孤立,於今之上策,莫过於暂时撤兵,——撤兵的好处也有好两个。”
“好处也有两个?”
“正是。”
“哪两个?”
“一个是,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且等虏秦、虏魏争出个胜负,或其两败俱伤之时,我军以逸待劳,再作用兵的打算不迟;另一个是,明公不是打算改革政治,改今之王府、太尉府、牧府、督府等诸府共同秉政,为将权柄尽收之於将设的三省六部,以作精简么?也可趁这个时机,把这个政治改革给先着手完成了。明公的这个改革设想,实为一等一的良政,等到改革完成,可以料见,我朝的政令自此就会上通下达,再无阻滞,底下吏员们办事的效率也会得以极大的提高,我定西之国力势将由此而蒸蒸日上,等到那时,以我之焕然一新,再外邀江左一起出兵,攻秦虏之穷兵黩武,何止南安、天水易得,便是咸阳,也不是不能拔取的!”
莘迩思之良久,沉吟说道:“但我已给将士们说了,等收复首阳之后,就兵发南安,为鸣宗报仇。治军也好,治政也好,首要一个‘信’字,千里,我说出去的话,不能不做到啊!”
唐艾胸有成竹,笑道:“明公,此有何难?”
莘迩说道:“怎么,你有解决的办法么?”
唐艾摇了两摇羽扇,笑道:“解决的办法却也简单,就由郭司马与大王来做个恶人就是。”
“由郭司马与大王做个恶人?”
唐艾便把他想到的对策告诉莘迩,说道:“明公明日可召聚诸将,商议攻打南安郡之事。待至其时,郭司马会以‘我军出谷阴前定下的战略已然达成,不宜另起战端,以免前功尽弃’为借口,坚决劝阻明公,并要求上禀大王,请求大王决断。……明公,大王的旨意当然是不会同意明公攻打南安郡的了,有大王之旨下到,诸将、兵士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莘迩由唐艾的此谋,想到了前世在书上读到的一个故事。
却是那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五丈原,司马懿不欲出战,然因诸葛亮送他妇人衣裙,致使他营中诸将大怒,为平息诸将之愤,他遂假意求战,上表曹叡,曹叡不许,并遣了老臣辛毗持节至他营中,每当他装作出兵之际,辛毗就在辕门阻拦,他由是以此为借口,乃得龟缩。
莘迩心道:“当年读过这段故事时,颇为不齿司马懿之小聪明,却今日我也要学一学他了么?”便说道,“只好如此了。”
唐艾的劝阻极有道理,且“将不可因怒兴兵”,这也是兵法之教,故此莘迩从善如流,马上修正了自己之前的错误决定。
虽然说起来,现在不得不借用司马懿的旧例,来做一个弄虚作假、装模作样的小人,是因为他之前的那个错误决定而导致的,但他心底并不后悔之前对将士们所说的那些“再攻南安、天水,为龙骧复仇”等等的话,这是因为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中、背景下,为了鼓舞、振奋士气,他身为主将,是必须要有所表示的,换言之,“再攻南安、天水”云云,是必须要说的。
却是说了,既然此策是唐艾想出来的,那为何不是由他来劝阻莘迩,他却推出郭道庆劝阻?此乃是因为,唐艾是莘迩的心腹,这是人所共知的,如果由他出面来反对莘迩,未免会让人觉得蹊跷古怪。是以,他把郭道庆给推了出来。
莘迩对此,略有疑虑,问道:“千里,你的此策固然不错,但是子善,他会肯做这个恶人么?”
唐艾甚有把握,说道:“郭司马迁入督府的时间尽管还不很长,但我与他日常接触,对他已是非常了解。郭司马此人,看似什么都是‘有道理’,好像无有主见,而实际上识大局,有担当,我今晚就去找他,把此事托付与之,他知晓轻重,必不会不愿,而定是欣然肯为的。”
就按唐艾的此策,次日,莘迩召集曹斐、张韶等等诸将,假意商讨进攻南安。
郭道庆果然出头,一改常态,不再说“有道理”,而是大力反对。
莘迩与他没有争执出个结果,郭道庆就提出,不如上书朝中,请令狐乐、左氏决断。
莘迩不情不愿地同意了。
数日后,令狐乐的王旨送至,旨意写得明白清楚,不许莘迩进攻南安,命他即日率部还都。
消息传出,军中的将士们俱皆信以为真,没人责怪莘迩言出不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