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权尽彼等用 朝野俱已安
莘迩上书到了朝中,很快就有旨意下来,对莘迩的三个请求,左氏全部允可。
第二个请求也就罢了。
令狐乐亲政,是氾丹等人乐意看到的,自是不会反对,——至於张浑继任录中台事这条,却就像裴遗对麴爽的建言一样,氾丹细思过后,亦认为就算张浑暂时投附到了莘迩这边,毕竟张家是陇地的土著门阀,料之他与莘迩最多也只是短期利益上的勾连,等令狐乐亲政后,是有极大概率再把张浑拉回到他们这边的,所以,氾丹对此也就采取了忍默的态度,亦没反对。
但第一个请求和第三个请求,於左氏下旨允可当日,氾丹等俱皆上书,强烈反对。
首先,宋鉴的这桩案子,虽得了宋后的证词,但氾丹等人,俱於上书言道,此案实疑点重重,希望不要仓促便下结论,最好是再多做审问,待至解决了所有的疑点之后,再作定案不迟,——所谓“疑点重重”,最大的“疑点”,同时,也是对宋鉴此案最致命之关键证据的,当然就是宋后的证词了,说来氾丹也真是性犟,竟是公然要求宋后出来,与宋鉴当面对质。
却氾丹的这个要求,被左氏驳回。
左氏批复他的上书,问他,写道:“宋后,先王之后也,以此尊荣之身,岂会虚假作证?再则,以太后之尊,而赴刑狱之所,与逆党贼子对质,成何体统?卿素识大体,今竟昏聩矣?”
驳斥的理由无可辩驳,宋鉴此案,於是就此定案。
其次,莘迩设军府於河州此事,氾丹,特别是麴爽,闻知以后,极其恼怒,也是极力反对。
可只是空头的反对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得有反对的原因才行。
却奈何裴遗“愿亲赴河州,为秦州后援”此个帮助麴爽回去河州的借口,麴爽晚了一步,被莘迩先用类似的话,拿出来做了设军府於河州的理由,——若是麴爽先以此为由,请求还河州镇戍的话,莘迩会无话可说,现下莘迩以此为由,反过来,麴爽也是无话可说,除非他改而攻击反对莘迩“光复中原”的根本军政之策,可建康朝廷的圣旨对莘迩的此志已是十分的嘉许,那他即使反对,可以想见,也定会被莘迩拿建康圣旨的言语来做对他“怯懦苟安”的指责,故是麴爽搜肠刮肚,想了半晌,也没有想出反对的说辞,再问裴遗,裴遗亦是无计了。
出而到家,裴遗叹与其妻,说道:“惜令公不早听吾言,若早从吾策,不受中台令,而还河州,哪里还会有今日的事呢?可谓一步错、步步错哉!”
其妻问他,说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裴遗说道:“我刚又进劝令公,劝他辞中台令职,仍还是当以返回河州为上。令公这次听了我的建议,愿意回河州去了。於今之计,也只有等到令公顺利地回到河州,看看莘公把征西将军府设於金城亦后,对河州当地的影响会是怎样,然后再作计议了。”
莘迩本人如果不去河州,那么凭借麴氏在东南八郡的旧有威望,是不必太担心东南八郡的那些侨士、寒士们可能会有的“掣肘”或“作梗”,可如果莘迩本人到了河州,挟其滔天权势和隆高之声望,北连朝中张浑,东连秦州唐艾,那接下来河州的局面和形势,可就不好说了。
裴妻也想到了这点,问道:“太后已允莘公设军府於河州,是莘公亲临河州已成定数,这样的情况下,仍还要令公也回河州去么?”
裴遗说道:“我今日回家前,令公也问了此问。你自是知晓,河州乃令公、乃麴氏之根基,也是你我诸家之本,断然不容有变,莘公不去河州,我且建议令公返回河州,况乎而今莘公将至河州?这种情况下,令公若依旧在朝,不亲回河州,那岂不即是在任河州归莘公有?无河州为本,我等就会如此前的在陇侨士们一样,成绕树之藤矣!是以河州现在令公更得返还!”
裴妻家也是河州大姓,其闻得裴遗此言,深以为然,脸上不觉浮起忧色,开始深为河州将来之归属,裴家及她家将来之命运感到深深的担忧,忍不住问裴遗,说道:“夫君以为令公、莘公同至河州,若二公争河,则胜算谁多?”
“二公争河,这是必然的。令公的优势在於麴氏在河州有宿望,莘公的优势在於莘公之名望而下高过令公,并且八郡多侨士,此亦他可利用之处。较以胜算,各参半罢。”
话是如此说,裴遗心中,却是隐隐觉到,莘迩真要和麴爽争开河州,麴爽十之八九不是莘迩对手,这河州之将来,只怕将会如秦州一般,也成莘迩实际控制的地盘。
裴遗心中想道:“论以见识、谋略,令公实不如老侯,也不如鸣宗。老侯病亡,鸣宗早逝,乃有令公之为麴氏宗长,麴氏遂竟江河日下,日不如昔。这是因为麴氏历代为将,杀伐过重,故是天欲败之么?”虽是认为麴爽不如麴硕、麴球,可裴家尽管籍贯敦煌,然自其先祖在麴氏先祖帐下为谋佐以今,他家累世为麴氏故吏,两家且历代结姻亲,他的一个姑母便是麴家女,在河州他们裴家也有了一支安家当地的小宗,因他倒还没升起离开麴爽,另投明主之心。
——话到此处,却需插得一句,裴遗对麴爽颇是忠心,然却正因裴氏大宗到底是敦煌籍贯,非为东南八郡土著之故,所以麴爽对他实是不如对田居、郭道庆等亲近,也所以裴遗之前的几次献策,麴爽都未听从。
这些且不必多说。
只说左氏旨意下来,朝中吵吵闹闹,氾丹、麴爽等等都表示过反对的意见过后,尽皆无济於事,终了此三件事,都还是按着莘迩的心意定下了。
便在初秋七月的下旬,一场细雨歇后,闷热稍散的略凉天气下,奉朝旨意,张浑为首,中台令麴爽、黄门侍中陈荪、黄门侍中黄荣、内史令羊髦、中台左仆射孙衍、中台右仆射氾丹诸人悉数参加,举行了一个会议,讨论该如何惩处宋鉴。——莘迩已然正式辞去了录中台事此职,张浑也正式得了朝廷的旨意任命,因是这次会议,莘迩没有参与,张浑做了主持者。
黄荣率先发言,狠声说道:“通敌叛国、畜养死士、谋刺大臣、私藏铠甲,哪一条都是死罪!宋鉴罪不容赦,依律当诛!可即回复太后,按律对其行大辟之刑,可也!”
氾丹怒道:“且不说该案疑点多存,本是草率定案!就是宋家於国素有功勋,也当合八议之‘议功’、‘议贵’诸条!太后所以令我等会议者,便是因‘亲贵犯罪,大者必议,小者必赦’的缘由!若是如你所说,按律大辟,我等还议个什么?太后、大王还降这道王令做什么?”
黄荣斜眼看他,说道:“那你说,该如何惩治?”
“自当从轻发落!”
“如何个从轻发落?”
氾丹语塞。
宋鉴早被免官禁锢,也就是说,他现在连个官身也没有了,实同白丁,要是还有官身,那免官倒是个惩罚的办法,而现无官身,那“从轻发落”,又该怎么“从轻发落”?确是个难题。
黄荣说道:“氾公,你说不应大辟,当从轻发落,问你该如何从轻发落,你又哑口无言,你这是在戏弄在座的诸公么?……诸公皆我朝之魁首也,俱日理万机,尤其张公,刚就任录中台事,加上熟悉政务、属僚等事,更是繁忙,没有多余的闲暇在这里等你胡搅蛮缠……”
氾丹大怒,说道:“我哪里是胡搅蛮缠?”
“那你且说,如何从轻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