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龄人,彼此之间还素昧平生,第一次打招呼用词如此卑微,未免就太不合适了。好在那王之涣天性豁达,又曾经从张若虚口中,得知张潜是初出深山,不谙世事。所以,只是轻轻皱了下眉头,就再度笑着拱手:“用昭兄说话真是风趣,王某不过是个仗剑游历的武夫,哪里来的什么名声?倒是用昭兄你,王某自打进了长安城,几乎每天都听人说起你的大名。”
‘武夫……’张潜又楞了楞,差一点儿再次心神失守。
在他记忆中,王之涣,子季凌,祖籍晋门,随长辈移居绛郡。以上几乎每一条,都跟眼前的王之涣,对应得严丝合缝儿。
只是,他记忆中的王之涣,乃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一首《登鹳雀楼》千古传唱。两首《凉州词》光耀古今。而现在,出现在他眼前的王之涣,却口口声声以武夫自居,让他的大脑,如何还能保持运行稳定?
“胡闹,学什么不好,小小年纪,学那不要命的游侠儿!”正精神恍惚之际,左耳畔,却传来了张若虚的斥责声,刹那间,如同醍醐灌顶,“你们王家乃是书香门第,岂容你如此任性?!好好休整几日,然后老实去四门学就读。否则,当心你父亲派人来拖你回去,剥你的皮!”(注:四门学,大唐的学府,专门收五品到七品官员的子弟。)
“我知道了,此刻王之涣还小,人生道路还没确定!”张潜眼神大亮,差一点就“当机”大脑,终于又恢复了全部功能。
定神看去,只见那王之涣,生得凤目蚕眉,面如傅粉,修身长臂、熊肩狼腰,浑身上下,英气勃勃,哪里有什么半点诗人模样?去演二十一世纪网剧里的少年剑客,却根本不用再做任何化妆!(注:王之涣,按照史料记载,少年时的确做过游侠儿。此刻十九岁。)
与二十一世纪很多阳光少年一样,听闻很快就要去四门学读书,王之涣的脸色顿时就是一黯。向张若虚拱了拱手,有气无力地回应:“世叔教训的是,侄儿今日之后,就立刻开始温习功课。定然不教父亲和您失望!”
“这就对了,年少热血,多读书,方能静心养气。”张若虚不管自己年青之时如何放浪形骸,却对晚辈要求甚高。“想荡尽天下不平,尽可等你做了宰相之后。届时,大笔一挥,便能让几十名贪官污吏身败名裂,岂不比用剑省事得多?”
说罢,又快速将头转向张潜,笑着解释道:“白云子老道与我约好了,正午必至。那老道向来守时,年龄又已经接近古稀了,所以,我还得到门口去迎他一迎。用昭是自己人,我就不再往里送你了!”
“前辈尽管自便!”曾经被张若虚教导到头大,张潜唯恐此刻张若虚拿同样的话语,来督促自己上进,连忙向对方拱手。
张若虚正忙得脚不沾地,丝毫没留意到他脸上的庆幸之色,想了想,继续补充道:“酒水和席位都在园里,来者不问官职、资历,皆为老夫的贵客。你尽管随便去坐,等会儿,老夫迎到了白云子,就过来招呼你。”
说罢,又向王之涣叮嘱了几句,请他务必将张潜安排妥当。然后向两个年青人拱了下手,转过身,快步走向大门。
王之涣顿时如释重负,笑着向张潜发出了一个请随我来的手势。
而张潜最近总是被张若虚以长辈身份训导,也是心有余悸。偷偷松了口气,笑着迈动脚步。
下一个瞬间,两个年青人又相视而笑。俱在彼此的目光中,看到了几分同病相怜之意。
犹豫再三,还是将这章的标题,取为群星闪耀之时了。
酒徒读书时,不止一次幻想,如果去了唐朝,跟前辈诗人们把酒言欢,将是何等快乐。所以,读杜甫的那些追星诗,就特别有感觉。
今天终于可以演绎一番了。虽然此时李白才五岁,杜甫还没出生。可好在还能遇到王之涣和……内容比较长,所以,先放上一部分,其余慢慢写。期待大家能够喜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