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四更,求推荐!求订阅!
一直到循环播放“不要离开第三遍的时候,威廉-伍德猛然睁开眼睛,冲到了电脑面前,仔细看了看这个标题,那三个孤零零的单词没有任何变化。旋律依旧在播放,威廉-伍德的双眼忽地就流下了眼泪,毫无征兆。
此时,威廉-伍德才真正听懂了这首歌,明白了这首歌背后的真正意义。今年已经三十岁了的威廉-伍德,却像一个傻子一般,听着一首歌,一开始笑着流泪,现在却哭得像个孩子,表情刹那之间就彷佛苍老了五十岁。只有真正听懂这首歌,才能够感受到埃文-贝尔一夜之间从天堂到地狱的心情。
知音,就是埃文-贝尔歌曲里描述的知音。他是在恳求他的知音不要离开,因为没有了知音,他的舞台就不完整了。
“你是我站立的理由,你是我歌唱的理由,你是我活着的理由,你是我的一切,你是我呼吸的理由,我双膝跪地恳求你,不要离开,不要离开我。”
这段歌词,就是表达埃文-贝尔在被全世界抛弃时内心的绝望,那一句简单的“不要离开”,蕴含了多么深切的愿望,全世界万籁俱静,只有埃文-贝尔孤单的身影在聚光灯之下形单影只。
明白这首歌的真正含义之后,歌曲的清新和欢快都变成了讽刺,将威廉-伍德完全包围。那是一种多么深切的悲伤和绝望,万丈深渊底下的黑暗、不见天日的恐惧、独角戏的孤单和悲哀……这首歌不是在呼唤女友归来,而是对于知音离去的灰心。
这是一种看过世间千万变化、沧海桑田之后沉淀下来的淡然,也只有痛苦到了极致、心境苍老到了足以平静接受一切,才可以创作出这首清新自然的歌曲。只有绝望到了极点,灰心到了极点,伤心到了极点,才能笑得出来,才能用如此轻快的旋律,唱着幸福的回忆、弹奏着甜mi的过往;也只有黑暗到了极致,才会有如此清新的阳光;也只有忧伤到了极致,才会让人听着歌曲就lu出微笑,但眼泪却毫无征兆就哗啦啦地往下滑落。只有真正读懂埃文-贝尔的人,才知道这首歌背后的含义,啃心噬骨。
威廉-伍德刹那间就明白了过来,埃文-贝尔的确是消失了,也许是独自远行,也许是流浪表演,也许是避世潜修,总之,埃文-贝尔是真的离开了,离开了公众的瞩目、离开了媒体的闪光灯、离开了那片六百万人关注却无人欢呼的舞台。骄傲如埃文-贝尔,他的离开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展开了全新的旅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难怪没有人能够找到埃文-贝尔的行踪,因为他已经离开了。
这首“不要离开”,是埃文-贝尔留下的最后讯息,是他对知音逝去的忧伤,也是他对整理心情重新上路的坚定。“知音一名足以,盲从万名嫌少。”一直以来,媒体都以为这只是埃文-贝尔自命清高的说辞,只是为了制造话题的宣言,但此时此刻却再清晰不过了,为了寻找能够听懂他音乐的知音,埃文-贝尔踏上了全新的旅程,潇洒地、毫不犹豫地,将过去一年半累积下来的基础,抛在身后。
犹豫再三,威廉-伍德拨通了泰迪-贝尔的电话,只希望能够求证自己的想法。
电话响了许久,就好像这个电话已经被人遗弃了一般,在角落里孤单地呼喊着,“有人来电了”,却没有人愿意理会。一直到威廉-伍德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电话那端响起了熟悉且诧异的声音,“威廉?”
“泰迪,是我。”威廉-伍德松了一口气。
泰迪-贝尔语气倒很轻松,听起来并不沉重也不伤心,反而有着雨过天晴的干净和清新,“怎么了,有事吗?”在过去一周时间内,没有任何一名记者可以联系上泰迪-贝尔,一开始大家还可以通过大卫-格林布拉特传话,可最近三天来,就连大卫-格林布拉特也失去了泰迪-贝尔的音讯。显然,泰迪-贝尔也主动屏蔽了这一切来电。只是,今天威廉-伍德的来电,让泰迪-贝尔接了起来。
“泰迪,”威廉-伍德看了看电脑屏幕上那首不断循环的“不要离开”,艰难地开口了,“埃文是已经离开纽约了吗?”
泰迪-贝尔轻笑了一声,“呵呵,他就说你肯定会知道的。”这话算是承认了威廉-伍德的说法,“他去旅行了,说不定已经离开美国了。我也不太清楚。”
事实得到了验证,威廉-伍德反而放松了下来,“那就好,他是需要一点时间休息一下。”
泰迪-贝尔点了点头,“他一直都想出去旅行了,但没有时间,这次再给他找到借口了。”埃文-贝尔去年八月底就想去英国了,结果一拖再拖,现在接着这次机会,自然不会再放过。
顿了顿,威廉-伍德试探xing地问了一句,“那,他还会回来吗?”这才是他最关心的。埃文-贝尔,我行我素的埃文-贝尔,他可以潇洒地转身离去,对过去一年半所累积下来的一切毫不在乎;他也可以随心所yu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喜欢的音乐,丝毫不介意别人的目光;他同样也可以猛然就消失地一干二净,不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