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去南面其实依旧是更好的选择,关键是
依王政的本心而言,他现在确实不想与袁术为敌。
起码不能由自家这边主动挑衅。
哪怕清楚袁术对自家的态度更多是表面文章,亦是利益驱丛,可君子论迹不论心,历数过往,袁术竟是没有哪怕一星半点对不起王政的地方。
相反,王政倒是在临淄相负过一次了。
甚至说起来,诛杀袁胤虽然主要是因为对方不知进退,可谓咎由自取,可按结果来说,王政却是又一次驳了袁术的情面。
他实在有些狠不下心肠再来第三次了。
见王政迟迟不曾发言,祢衡心中发急,不由焦躁地看了身旁的徐方一眼。
来的路上咱们不是聊过此事吗?
你不也赞同取江东更好么,如今倒是说话啊!
徐方却是视若无睹一般,继续端着茶碗,轻抿慢饮,保持一言不发的沉默,直到祢衡急不可耐下连连干咳,徐方终于有了反应,却不是对王政进言,反而是扭头看了眼祢衡,微微摇了摇头。
这什么情况?
祢衡一怔之下,亦不知道该如何做了,拿起案上的茶汤牛饮起来,又过一会,见两人还是俱不做声,只得悻悻地再次坐下。
堂内陷入了静默之中。
唯有堂外夜风阵阵,吹卷入内,带来於乎发出的瑟瑟清响。
半晌。
王政终于开口了。
他顾盼左右,视线从祢衡掠到徐方的身上,又从徐方掠到祢衡身上,先是干咳一声,旋即抚掌笑道:“先生,此事事关重大,且容本将深思一番再做定夺。”
“对了,吕布既已许亲,接下来便是下聘了吧?”王政又道:“先生乃州内最为饱学之士,此事本将就交由伱全权负责了!”
这话题插的过于生硬,让祢衡一怔之下,大感无语。
哎,看来主公是心意已决,必然要先打北海了。
事已至此,祢衡虽想不透王政为何这般抉择,不过攻江东虽是上上之策,伐北海亦起码也算不过不失的中中之举。
差别是有,却还没到让祢衡冒着忤逆君上的风险去再三进谏。
经历过家破人亡之后,祢衡终究不再是原本历史上那个到死都嘴硬的三国第一喷子了。
“主公既交代下来,衡自是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怠慢。”他绷着一张脸地拱手回道。
“大善。”王政见祢衡就此作罢,亦是心中松了一口气,忙道:“那接下来陈宫在下邳就由你来接待,你和他好好商议一番,细节方面自行做主便是。”
“喏。”
又聊了会后,此时门外响起隐约的更鼓声声,已是三更天了。
徐方、祢衡起身告辞,王政亲自提了灯笼送他二人出外。
转回后院,独自一人时,少年的脸上方才露出自嘲般的笑容。
起事一年,便拥五郡之地,若论功业声名,他如今起码也快够着“留著史书”的边了吧?
随着权柄日重,威严日盛,大多数情况下,王政也常常生出错觉,自己或许也能和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词语,如“雄才大略”“杀伐决断”沾上一些关系了。
可总会有一些事情突入其来,像是一记凶猛的耳光,将他狠狠扇醒。
在骨子里,本质上而言,王政依旧更接近一个普通人。
他记得前世看过一个说法,天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将一个结论明确地摆在那里。
一个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便是忍!
这个“忍”,不是忍耐的忍,而是克制自己本性的“坚忍”、
容许臣下、百姓乃至天下人的“隐忍不发”、
以及对付“敌人”时毫不留情的残忍。
第二个条件是“决断明快”,第三则是极强的权力欲。
单就一点来说,王政在坚忍上做的尚可,在隐忍上也算不差,可残忍.
目前却是完全做不到!
要知道这个“敌人”,不仅包括了已有明显敌对冲突的对立一方,还包括存在利益冲突的“潜在敌人”,以及有可能成为这些敌人助力的“第三方”。
一个成功的政治领袖,是要对所有的“敌人”都能做到残忍无情,除敌务尽!
若说之前面对刘备时王政还不自知的话,那这次是否对袁术用兵一事,却让王政突然间明白过来。
若以一个政治家而言,自己的问题很多,并且很大!
作为一个明明知道刘备的潜力和威胁的后世者,却因“保存实力”而犹豫时,其实便显示王政在决断明快上,有着很大的不足。
而在面对袁术时,他的内心深处又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则和底线。
这些对于一个政治家而言,其实都是无用之物啊。
他明白这一点,却完全无法在此时去抹除这些碍事的存在。
风寒彻骨,王政凝视着悬在半空的透明方框,默然良久。
半晌,他才沉声自语道:“无所谓啊,毕竟有你在嘛。”
“我应该还是可以任性一下的。”
“对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