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运筹帷幄
待张昭等人悉数抵至,来入堂内,分别落座。
堂内的火炉点燃多时,温度上来,诸人都是觉得暖洋洋的,盏火高烧,烛光跳动,投影在诸人的脸上皆是红彤彤的。
主位上的王政把军报遍示众人,微微笑道:“此番出战,我军兵分两路,一取丹阳,一攻吴郡,相比丹阳的山越群贼,吴郡既是孙家的势力大本营,又有宿将程普镇守,在本将想来,原本便该更棘手一些。”
“却没想到我军将卒如此悍猛,三军奋勇,不过数日便已克复曲阿,斩首千余不说,更生擒敌将全柔、王脩等人,实在是令我喜出望外,不过“
说到这里,王政顿了顿,环视众人,话锋陡转:“咱们既都得知此事,想来吴县亦已知悉,程普或会发兵驰援,对于此事,诸君有何看法?”
“曲阿之胜,早在臣等的意料之中。”
郭嘉率先出列,朗声说道:“此次攻取吴郡,主公特用大婚之喜惑人耳目,以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边让我军一开始便占得了先手,又调集了古剑、魏延、臧霸诸将,所用兵马虽不过数千,却尽皆天军老卒,如此强兵悍将,加上又向临淄袁谭借兵五千,若不能获胜,反倒不可思议。”
“不过竟能获胜得如此快捷,老实说,却也出乎了臣之预料,既已获胜,以臣之见,方今之计,最紧要的一件事,不是进攻,而是先做防守,将曲阿牢牢把持,只要此城掌握在我军手中,攻破吴县便指日可待。”
“曲阿乃吴郡门户,程普决然不会坐视不理,如主公所言,驰援乃必然之事,不过此人前番便与我军数度交手,大军毕至时一见城池已失,未必会轻举妄动,更大的可能,是令军马在曲阿北面的对岸先行驻扎,与我军形成对峙之势。”
王政微微颔首,郭嘉想的和他一般无二,“奉孝所言甚是,本将已下军令,令古剑、魏延由急转缓,稳打稳扎,且要多多派出探马,刺探对岸军情,这件事已经吩咐下去了。”
“主公明见万里。”
王政既已想到此节,郭嘉不再多言,拱手说道:“既已如此,程普已不足为虑,克复吴郡更是指日可待,依臣之见,接下来的重点不外乎屯粮、筹饷之类,以为备战,此皆有关后勤,系内政事,张公今为扬州刺史,陆君为九江郡守,想必自有高见。”
年前王政便已遣使赶赴许都,欲表张昭为扬州刺史,此时使者未回,自然尚未得到准确的回复,但这其实不重要。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献帝,或者说是曹操但凡不傻,便不可能拒绝,
如今王政已然是扬州实际上的掌权者,他没有堂而皇之地直接给自己封个兼扬州牧,还主动去做一个“请表”的流程,便代表他暂时还愿意在明面上,继续去做一个尊重朝廷,尊重皇帝的汉臣。
但如果献帝和曹操不愿配合,那便是逼着王政主动去无视朝廷的权威,从实际到名义上都完全割据自立,甚至再次回归反贼的身份。
也正因如此,在众人的眼里,从建安二年的第一日期,张昭便已算正式走马上任了。
听到这话,王政侧目转首,视线落到张昭身上,张昭暗自叫苦不迭,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列,“启禀主公,‘屯粮’自为臣等接下来的事项重点,然则目前春耕未起,正值青黄不接,暂时不好估测,至于说起筹饷,倒是已有筹划。”
张昭说在屯粮上暂无良策,王政并不意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他还是懂的,闻言点了点头,示意张昭继续。
“九江到底大邑,本就凝聚扬州半壁精华,又因主公的支持,与徐州各地并及北海,荆州、交州等处往来通商甚是频繁,接下来靠着百行赋税,为前线诸军筹集军饷当无问题,毕竟此番攻略江右,主公动用的兵马并不算多,就算九江独力难支,凭着北海的渔盐之利,更兼商船之税。料来也都定能为拾缺补漏。”
王政刚起事时一穷二白,军饷便是粮食,后面势力稳固了,却不可能继续这般,粮食在乱世里固然是等同银钱的硬通货,但以物易物到底不如以五铢钱直接购买来的方便,所以天军当下便是提供餐食的同时,再发一份军饷。
王政治下的九郡,如今课税与徭役大部分依然遵循汉制,在田赋之外,又有盐、铁、酒、各类矿产、竹、木、、皮革等等等等的课税。以及还有商税。
内政方面张昭绝对是一把好手,尤其是敛财方面,郭嘉祢衡皆不能比,他原先任彭城国相的时候,其实便是王政的内务总管,王政在徐州大肆收买人心,没事就整个减税免赋的,张昭却依旧能让财政良性运转,单凭一州之力,不仅供养了十万将士,支付百官俸禄,还能应付一些额外的情况:比如修路赈灾、新办官学,甚至兴办军校等等。
要知在南下扬州之前,王政治下郡县,其实也就一个北海算的上真正富庶,别说泰山、彭城这些百战之地,一个比一个家底干净,便是下邳、东海,其实也早在刘备之前,便被陶谦掏空大半了。
这样的情况下,张昭能做到这个程度,且又没有激起徐州百姓的特别不满,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严格说起来,他才是王政麾下文臣中,如今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这也是王政最终要将扬州刺史授予张昭的主要原因。
“如此甚好。”
王政微微一笑:“张公大才,本将深知,故才请你来寿春坐镇,就是希望能借助张公的才智与能力,为本将解决后顾之忧。九江,庐江虽是富庶之地,但因之前袁术横征暴敛,民间实也凋敝,与荆州,徐州等地的通商较之以前年月,也多有减少,若不用些巧妙手段,怕难以在短期内恢复繁荣。”
至于要怎样的巧妙手段,这自然是张昭要去费心的了,张昭自是责无旁贷:“臣必竭尽全力,报主公知遇之恩。”
“当年高帝能胜项羽,多亏宰相萧何,自彭城以来,本将仰仗张公助力甚多,能得张公辅助,本将深感天幸。”
王政点了点头,又望向一旁的陆绩,“公纪,你是少年俊彦,腹有锦绣,本将心知肚明,不过到底年轻,经验或有不足,日常闲暇之时候不妨与张公多多见面。”
“只要咱们君臣同力,何愁江东不兴?何愁功业不成?”
“是。”
王政都把张昭比作萧何了,陆绩自然不敢怠慢,何况对方如今还是自家明面上的上司,当即躬身领命:“主公良言,臣必谨记于心。”
又对着一旁的张昭拱了拱手,言辞恳切地道:“日后还望张公不吝赐教。”
王政可以说陆绩经验不足,张昭却不愿得罪对方。
他心里十分清楚,这陆绩乃出身江右四姓的吴郡陆氏,又在王政夺取寿春的过程里立了大功,年纪虽轻,却已隐然成了本地士族势力的头面人物。
少年人年轻气盛,陆绩这样的更是如此,在他面前倚老卖老可不是聪明的做法,当即抚须一笑,圆滑地道:“公纪之才,胜吾多矣。来日成就不可限量,不过圣人有云,愚者千虑,必有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