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见嬴政点头道:“当年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出塞,将匈奴赶到阴山以北,走的便是雁门关,父皇就是在这里替他送行的!”
赵昆恍然,旋即好奇的追问:“那父皇没到过云中郡?”
“没有。”
嬴政摇了摇头,平静道:“本来上次东巡,我是打算去看看的,结果发生了那事,就没去成!”
赵昆闻言,沉吟了一下,道:“那这次,一定要得偿所愿。”
嬴政轻声‘嗯’了一句,便没有再多说。
时间来到五日后,嬴政和赵昆的车队,缓缓驶进云中郡城。
始皇帝和大秦太子亲临,云中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虽然他们身处边关,没有被内战波及,但关中传来的消息,他们无不振奋。
因为他们大部分人,都是从关中迁徙过来的。
关中就是他们的老家。
关中安定,他们自然高兴。
感受到百姓山呼海啸般的欢快,嬴政和赵昆相识一笑。
如此忠实的臣民,谁能不爱呢?
“臣等拜见陛下——!”
云中郡郡府,一众文臣武将,齐齐朝嬴政施礼。
嬴政面色肃然,大手一摆:“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此次来云中郡,朕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剿灭匈奴,还我大秦北方安定!”
嬴政说着,扫视众臣,又强调了一遍:“记住,朕说的是剿灭,不是驱逐,朕要一劳永逸!”
此话刚刚落下,众臣心头剧震,不由面面相觑。
这时,李信站了出来,朝嬴政拱手道:“臣李信,愿扫平匈奴,解决大秦边患!”
“臣等愿为大秦解决边患!”
众臣见李信带头,也跟着齐声附和。
嬴政露出满意的笑容,微微颔首:“诸位爱卿能齐心应敌,朕心甚慰。”
“但是。”说着,话锋一转:“此次作战,关乎我大秦在周边各国的声誉,需谨慎对待才是!”
陛下这话什么意思?
什么关乎周边各国的声誉?
怎么听不懂呢?
就在众臣一脸茫然的时候,嬴政又转头朝赵昆道:“太子,你来给诸位解释一下你的计划。”
“儿臣遵旨!”
赵昆拱手一礼,当即站到前列,朝众臣道:“诸位大臣应该是第一次见本君,那本君就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赵昆。”
“???”
“大秦太子。”
“???”
“好了,介绍完了,开始进入正题吧!
“???”
“不是,你们能不能给点反应啊?!”
“臣等拜见太子殿下——!”
“???”赵昆。
“哈哈哈!”
嬴政一阵大笑。
众臣歪头,看向嬴政:“???”
“朕没事,你们继续!”
“咳,咳!”
赵昆尴尬的咳嗽了两声,然后正色道:“本君的计划是.”
当赵昆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众臣时,众臣先是一愣,旋即露出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而后满眼兴奋。
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登上大秦报纸,扬名国内外,就像打了鸡血一般亢奋。
在赵昆布置任务后,一个个马不停蹄的回到自己岗位,开始执行任务。
等众臣走后,李信将嬴政和赵昆请到了自己府邸。
“陛下,您此次亲临边塞,太过冒险了,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还请陛下坐镇云中郡,切不可以身犯险!”李信朝嬴政拱手说道。
嬴政静静地看着他,没有接话。
李信沉吟了一下,又道:“陛下在云中坐镇,老臣去前线指挥,这样一来,可保陛下无忧!”
说完这话,嬴政依旧没有接话。
李信不由有些惶恐。
就在他准备再次开口的时候,嬴政才淡淡的问道:“李信,你与朕多久没见了?”
“嗯?”
李信愣了一下,旋即答道:“若那日在巨鹿郡见的不是陛下,臣想来,应该快二十年了。”
“二十年么.”
嬴政轻声呢喃,紧接着目光灼灼的看着李信,又道:“二十年时间,你从当初那个少年将才,成了如今的老将,可有感触?”
“这”
李信面露迟疑,不知该如何回答。
二十年前那场伐楚之战,打断了李信的名将骨头,至今都没有复原,如今嬴政旧事重提,个中意思,耐人寻味。
然而,嬴政并没有跟李信打哑谜的意思。
只听他接着道:“朕没有启用蒙恬,不是说他不行了,而是想让你看看当初的自己!”
“?”李信。
“想必你应该听过韩信吧?那个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将领!”
“老臣知道此人,名将之才也!”
嬴政眯眼:“可朕从他身上,看到了你当初的影子。”
李信闻言,猛地抬头,下意识望向嬴政。
嬴政微微一笑:“其实你根本不用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朕一直相信你,记挂你,希望你能带领我大秦将士,为朕开疆拓土,为大秦安定天下。”
“陛下!”
李信泪崩了。
是真的泪如雨下。
二十年的憋屈,在此时瞬间爆发出来。
一旁的赵昆,静默不语。
其实李信的心魔不是他自己,而是嬴政。
嬴政怒李信不争气,李信便一蹶不振,旁人以为李信是因为伐楚之战的失利,其实李信是因为嬴政的放弃。
如今嬴政再度对他抱有希望,怎能让他不破防。
自古名将,忠君爱国。
忠君需得君识,像岳飞那种,忠君不得君识的人,只能说是悲剧。
李信比岳飞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好君主,但他也有他的不幸,出道即巅峰,由盛而衰,最终悲怆离逝。
当然,这是原历史上的李信。
现在的李信,被嬴政重新寄予希望,仿佛焕发了第二春。
抹干眼泪之后,朝嬴政郑重拱手道:“陛下放心,李信若不剿灭匈奴,提头来见!”
求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