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抵达洛阳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了七十余名护卫,但到潼关的时候,可是有着福王李忻派出的三千神策军护送。到了潼关的时候,隶属于福王的三千神策军将李泽等人交割了出去,替代他们护送李泽到长安城的变成了潼关的神策军。
让李泽意外的是,在潼关等着迎接他的,是一个他闻名已久,但却没有见过面的老熟人,陈邦召。
在成德与卢龙冲突伊始,朝廷打算契入北地蕃镇之间的人物,便是陈邦召,只可惜,因为李泽的异军突起,也因为成德在大败之后迅速稳定了政局,而在随后的反攻之中,不但灭了横海,振武,甚至还压下了卢龙的瀛州,便使得这一计代胎死腹中。也逼得朝廷不得不改弦易辙,转而拉拢李泽。
抛开这些不谈,单从朝廷准备派出陈邦召去当时乱成一锅粥的北地,便足以能看出此人的能力来。
而现在的陈邦召,则是官封冠军大将军,统带着潼关以及武关的八万神策军。而主力,则主要驻扎在潼关地区。
潼关名义上是关,但实际是可是控制着相当大的一片区域,与黄河津渡共同形成一个防御体系。潼关处于北方龙门津、蒲津,东方风陵渡、茅津之间,是整个防御体系的重心,控制了潼关及其周边津渡,对于关中政权而言,便可有效控制河东与河洛。潼关若失,则长安必然不保。
朝廷将陈邦召放在潼关,那是对他相当的信任。
“陈大将军,久仰大名了。”看着面前个子不高,但却满面精悍之色的武将,李泽抱拳微笑见礼。冠军大将军和他的千牛卫大将军一样,都是正三品上的武职。当然,论起朝廷对陈邦召的信任,自然不是李泽能比的,而潼关的重要性,也要比成德更为重要。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现在能影响天下大局的,却又是李泽这位千牛卫大将军。李泽如何做,可以说关系着现在大唐朝廷的存亡。而陈邦召虽然统领大军,但却只能守,不能攻。
陈邦召也在看着李泽。人生际遇,有时候真是说不清楚,他就任冠军大将军的时候,李泽还名不见经传,那时候,还甚少有人知道此人的真实身份,但短短的两年时间,李泽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一个白丁转瞬之间青云直上,成为了横海节度使,千牛卫大将军,与他平起平坐了。
当然,陈邦召很清楚,李泽除了有一个好爹之外,更多的则是他自己的努力,高象升可是将李泽的那些事情,事无巨细地都向朝廷作了汇报。
虽然年轻的不像话,但此人,却是一个真正的厉害人物。
现在这个人物乖乖地到了长安,还送来了母亲,妻子作为人质,这让陈邦召很是欣慰,因为这代表着李泽,对于朝廷还是很忠心的。
其实当李泽动身到长安的时候,三镇合并,便已经成了不容置疑的事实了,这个名份,朝廷即便再不放心,也得给,否则北地局势必然要生变。
一个强大的节镇即将诞生,而这个节镇的主人,是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少年。
今年,李泽还只有十七岁。
“李帅纵横北地,灭横海,吞振武,夺瀛州,纵横驰骋,所向无敌,陈某才是真正的久仰大名啊!”陈邦召感慨地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人诚不欺我也。”
“时也势也,李某不过是适逢其会而已,陈大将军谬赞了。”李泽满面笑容地打量着列队于道路两军的神策军,看起来军容严整,纪律森然,应当是一支战斗力颇强的军队。不过到底如何也很难说,因为长安神策军,似乎又有十几年没有打过仗了,老一发的那一批,现在差不多都退下去了,不像下面的节镇,今日你打打我,明日我打打你,小打小闹的就没有停止过。
“李帅此将赴长安,便由陈某一路护送。”陈邦召微笑着道:“与李帅一路同行,正好向李帅讨教讨教。”
“大将军这是要折煞我了,说到治军,战争,是我这个后生小子向身经百战的大将军讨教才对。不瞒大将军说,眼看着便要与张仲武对垒,我这心里可是忐忑得很呢!”李泽笑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