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啥时候说话不算话过。”李长乐瞪了他一眼,“现在潮水还没退,浪头跟小山一样高,你们几个谁都不准去海边,要是被浪卷下水,谁也救不了你们。”
李父又严肃的看着几人,说道:“三叔说的话,你们记住了没?”
“记住了,阿奶每次都说,我们不会去的。”几个孩子都认真的应道。李父看着大孙子,揉揉他脑袋,“乖!在家帮着阿奶她们应梭线,明早退潮就带着你们一起去。”
李长乐撸了他一把,忽然有点想儿子了,想着明天出海回来,就去接儿子去。
兄弟仨拿着卷笼网去小溪桥洞口,下水将网下洞口,用竹竿固定好,这才背着背篓扛着竹竿上了山。
杨梅树、桔树的树枝被吹断了不少,地上掉满了被风吹掉的桔子。
上次加固过的瓜架被风吹得斜歪歪的,即将倒塌,藤蔓上的冬瓜也被吹下来几个。
兄弟仨把倒塌的豆角架子扶起来,把能吃的黄瓜,豇豆、四季豆、还有冬瓜、南瓜都摘下来装背篓里。
李大哥用砍刀将吹断了的树枝砍下,用麻绳捆绑好送到山下,晒干后做柴烧。
三人忙了一上午,才把山地和菜地里的瓜架扶起,倒伏的玉米也全都砍回家,周若楠婆媳几个在家把两口拖网也织好了。
李长乐放下背篓就跟李二哥一起,提着水桶朝小溪走,下水将竹竿抽起,提起卷笼网就听到了鱼打水的声音。
“阿爸,三叔,里面有鱼!”李小洋几个兴奋的喊了起来,抓鱼捕虾这两样最原始的捕猎活动,不管多大的男人都喜欢。
李长乐也高兴的点头,“哥,你小心点提,别让沟底的石头把网挂烂了。”
“放心,我托着的。”李二哥将卷笼网提到岸上,几个孩子都围了上来。
李小涛集鱼袋兴奋的喊了起来,“哇塞!还有两条大草鱼,比我的手臂还粗了。”
李小洋白了他一眼,“傻子,那不是草鱼是乌鳢。”
李二哥提起渔网将集鱼袋里的鱼倒进了水桶,小龙虾、河虾、泥鳅,有两条两三斤重一条的大乌鳢,小鲫鱼、小杂鱼、几条手掌大的鲫鱼,八九条鳝鱼。
“不错嘛,加起来有十几斤了,把小泥鳅、小龙虾留下做鱼饵,小鲫鱼、小杂鱼都倒掉,其他拿回去杀了红烧。”
李长乐虽说不喜欢吃河鱼,但喜欢抓鱼啊,特别是大鱼,能在家门口的小溪就网到这么多鱼,也有些兴奋。
李小洋忙道:“三叔,不能倒掉,小鱼小虾拿回去喂鸡和鸭子。”
李二哥笑道:“还是我们小洋顾家,你三叔一点都不懂事。”
李长乐狡辩,“我这是可持续发展,小鱼都吃光了,以后去哪儿网大鱼?”
“多的是,今天下一天,起码能网三四十斤。”李二哥将渔网叠起。
李小洋见他们要收网了,连忙拉着他,“二叔,再下一网,下午我们帮着收。”
“好,不准弟弟妹妹下水。”李二哥下水把网下到桥洞口,带着一群孩子回了家。
李母见网了这么多鱼,也很高兴,对陈阿奶说道:“阿威跟阿蝉可能在镇上吃饭了,你也在这一起吃。”
“好,我就不客气了。”
陈永威到现在也没回来,看样子已经跟金蝉约会成功,陈阿奶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李长乐和李二哥帮着把鱼杀好,周若楠和李二嫂上灶,鳝鱼和泥鳅杀好和乌鳢一起用酸菜红烧。
鲫鱼煎至两面焦黄加水,放入葱白、姜丝、梅干菜,煮鲫鱼菜干汤,干煸豇豆、凉拌海蜇皮,一锅红薯焖饭被消灭的干干净净。
饭后,大伙儿觉得偶尔吃一顿河鲜也不错。
歇息了一会儿,李长乐兄弟仨提着水桶、小板凳,拿着几根自制鱼竿出门,去了长塘闸门。
李长乐走过闸门看了一眼,只见海沟边最高那处滩涂也被海水淹没,小树林那些矮小的灌木,整个没入了水中。
“唉,潮水一点都没退。”
“看样子只有明早来看看了。”李二哥揽着他往回走,“手气好点,多钓几条大河鳗也不错的。”
李长乐笑着点头,“手气好,钓一条大雪鳗起来就发了。”
“我不想大雪鳗,钓几条三四斤的河鳗就不错了。”
兄弟俩回到长塘,李大哥已经把绑在鱼竿上的麻绳解开,他们钓河鳗用的鱼钩都是那种大钩。
这样鳗鱼才不容易把钩吞到胃里,不容易取出,鱼钩在胃里鳗鱼死得也快。
一人三根鱼竿,李长乐抓了条小泥鳅拍晕,穿在鱼饵上挂好,下了第一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