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山南国
同治八年六月十七,乱匪“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受封“山南王”,接受了邵全忠的招安。
清廷建立山南国,裂土九万平方公里,封给杜文秀,命杜文秀即刻就任,为国屏藩。
雪区是有个山南县的,但跟新建的山南国并无关系。山南国这个“山”,指的是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南麓,是印度洋热带海洋气候区的最北端,水利资源丰富,土地富饶,乃是雪区小江南。
后世这里天竺移民七十多万,经多年繁衍,人口达到一百四十万,平均每平方公里也才十六个人。
邵全忠的手笔比天竺人还大,一次移民了一百万人过去,为国镇守这块因为高原、高山阻隔,难以实控的土地。
邵全忠隔着锅台上炕,顶着钦差的名头,去干预云贵总督麾下的事情,就是看中了杜文秀团伙的组织度。
杜文秀在占领区设立官员,实行统治达十四年,政令畅通,俨然一副小官府的姿态。那么整体搬迁过去,马上就能抱团牢牢占住那块地盘。
大理乱匪官府的效率果然很高,杜文秀一声令下,所属各地军队、官吏、阿浑一齐出动,马上组织所有麾下乱民,携带家资,开始了邵全忠组织的又一次人口大迁徙。
二十万乱匪携家带口,乱民总数达到一百万人,推着小车,带着家当,立即开始了比马占鳌远征圣地规模还大的移民行动。
一百万人的迁徙不是一波走的,大理附近的最先得到通知,第一批出发。随着远近不同,移民次第出动,队伍绵延数百里。
清廷发布了小皇帝的特赦令,追随乱匪造反的其他老百姓,全部赦免,留在了当地继续当顺民。包括本地原来的汉、白、彝、纳西、傣、僳僳、景颇各族老百姓。
这一次迁徙完成,云贵境内跟陕甘一样,乱民基本就没了,此长治久安之策。
至于他们迁徙的目的地,那可是东天竺,信仰跟他们基本一样,邻居还能和睦点是吧?
要从地图上看,大理和新鲜出炉的山南国直线距离很近,但却不能这么走过去,一百万移民穿越横断山脉是不可实现的。
长达数百里的移民队伍绕了个大大的圈子,向东直奔广西,在百色附近入珠江水系,乘船到达广州,入住珠江口为他们准备好的移民营。
再由南洋水师护卫,乘运输舰绕道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到达吉大港。
距离达到一万四千里,跟马占鳌去圣地的行程距离差不多。
不过他们的行程可轻松多了,不用在严冬里穿越戈壁沙漠,不用一路讹粮食,沿途由官府供应吃喝、运输船只,大部分行程在海上。
官府提供吃喝吃亏了么?他们要是不被招安,历史上又打了四年仗才被剿灭,双方几十万大军打四年的消耗和对领地的霍霍,拿出零头就足够这点差旅伙食费了。
更别说恢复战后千疮百孔的经济要投入多少,邵全忠天马行空的主意绝对起到了多方共赢的结果。
邵全忠跟赫德签的《清英海陵协定》,在东天竺要到了一条铁路线,谁去镇守?谁修铁路?都需要朝廷钱。
要是派普通移民和军队去,光是移民费用就是天量的,还要承担常年驻军的费用。
这些造反的罪民不用给移民费啊,出运输费和路上的粮食就行了。
朝廷甚至不给这些护路军发武器,就用他们造反时候落后的火绳枪、大刀长矛弓箭。
他们又不是去跟英军作战的,需要对付的是东天竺本地想偷铁轨的窃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