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父子兄弟
浅水湾李家豪宅,李超人和李家大公子还有二公子,以及大儿媳还有几个孙辈在吃饭。二公子一向在外单独居住,很少回来。
饭后,大儿媳妇带着几个孙辈的去玩了,把空间留给李家父子。
“听说姓宁的那小子跟霍家兄弟两个今天在一起吃饭来着。”李家大公子接到消息之后说道。
“姓宁的?是谁啊?”二公子并不插手长和集团的业务,一向是搞自己的投资业务。
“一个纨绔子弟。”李大公子随口答道。
“哦。”二公子没在继续问下去,他对于父亲和大哥的事业并不敢兴趣。
而且兄弟两个的关系其实也并不是太亲密。
93年,大公子刚刚被任命为长和集团副董事总经理。李氏商业帝国由谁继承,看来早已有所安排,接班,也早已有计划地一步步开始。稳重的大公子每一步都谨遵父训。
而在新闻媒体眼中,每一次会议,发言的大公子都坐在李长江身边。传统文化和商业逻辑都倾向于长子继承,虽不是必然。但两个儿子的角色,自然是精心安排的结果。
大公子25岁时,就参与了被外界誉为李长江最伟大的投资——赫斯基石油的收购。而李长江也一直对外宣称,这是大儿子主导的收购。为了在法律上使控股合法,李大公子还加入了外国籍,收购由他出面进行。之后的几年李长江又择机顺水推舟让大儿子进入汇丰董事局,接替了自己的位置。
李家本身就是汇丰的亲密伙伴和股东,这也是为什么宁远的资金流向,李长江能了如指掌的原因。
李大公子也确实视野开阔,行事稳健,主导了长江基建与香江电灯合作,经此一役,香江用电从此就绕不开李氏家族了。
此后又多次主动出击,收购了包括欧美亚洲等多国资产,投资领域涉及到电器、电信、港口、地产等方方面面。更斥资77.53亿港元收购了英伦天然气供应商wwu,英伦近四分之一的用气从此掌握在李家手里。
许多人认为,李家大公子沉着稳重,又不喜欢张扬,一向行事低调。读书成绩又比弟弟好得多,深得父亲喜欢,由此激发的逆反心理促使二公子疏远了家庭的庇护而自立门户。
二公子虽然开的车很普通,但他的私家车车头玻璃上贴满了各类会所的停车证,马会、深湾游艇会、皇家高尔夫球会……林林总总不下10个。在他的办公室里,悬挂着跟很多名人政要的合影。
所以外界更多都视李家二公子为创业者,而非继承者与守业者。从他搬出李宅,被视为独立宣言。媒体热衷于将他描述为一个试图摆脱父亲阴影、锐意开拓新兴科技的媒体领域的大亨。那么事实确是如此么?
91年,港英方面发放卫星电视牌照,大公子向他的父亲借了5亿港元,成功获得香江首个卫星电视,开播两年内,覆盖了将近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300万家庭用户。
93年5月,在地中海一艘游艇上,李二公子在私人顾问陪同下,将卫视64%的股份售予新闻集团老板默多克。李家当初投入仅1.25亿美元的项目,成功以9.5亿美元易手。从中获利的第一桶金,成为二公子与父亲分道扬镳的筹码。之后他宣布出走长和集团,在园城市借壳上市,创立盈科拓展。看起来,李家二公子似乎自立门户了。
可是细看卫视最重要利润来源——广告客户,万国宝通、百富勤、国泰航空等香讲商业伙伴,却无一不是父亲的老关系。
实际上,他虽没有在长和集团内工作,却仍然是李家的继承者。父亲5亿港元的第一桶金,才有了后来他与默多克谈判的筹码,而谈判时的游艇和守候在外的直升机,还是来自他的父亲。
再来,1998年,李二公子成功游说和港府支持建立“数码港”,凭借一纸上谈兵的计划,科技包装地产,免费获批一片64英亩的土地并获独家开发权。这一事件,引起多方舆论和其他八家房地产商的激烈批评。所有人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李长江的人脉,李二公子是不可能有胜算的。
概念这个东西,不是谁提都有用的。随便拿出个概念就能免费拿地?这就是宁远在内地也做不到啊。
然后就是著名的香江电讯收购事件,李二公子在手头仅有240亿港元现金的情况下,在短短18天内,先后以配股、贷款、融资等手段获得2900亿港元,从园城市前领导人的小儿子李先扬执掌的园城市电信手中抢走香江电讯收购案。
效率之快,贷款之迅速,是普通公司半年也无法做到的,创造了以一家空壳公司鲸吞了净资产数千亿大企业的创举,此役过后,盈科数码的市值一度达到5800亿港币。
但这场收购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市值蒸发近90%,还是靠了父亲李长江救济才不至于破产,成为二公子的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