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里到外统统清扫一遍,又有早就请好的匠人糊顶棚,糊墙。当然,这一天时间,所有房子糊完不可能,其他屋子都糊完了,只留着大堂正厅,放到这一天糊。
忙忙碌碌了一天,下半晌,日头偏西,江夏才忙完。厨房里已经用大锅烧了水,抬进各人的屋子里,沐浴!这同样也是风俗。
江夏几乎整个身体都浸在温热的水中,舒服地叹息着:看来,所谓风俗,也不过是常年习惯的积累。打扫完,洗个澡,再正常不过,也再舒服不过了。
过完小年,年味儿骤然浓郁起来。
该往来走动的,年礼已经在之前送出去。过完小年,则是邻里百舍之间的走动。
相对于平头百姓之间邻里的亲近,江夏居住的这一片,大都是在京任职的官员,宅子也大一些,邻里之间的走动往来,也就淡了许多。
年节走动,也只是打发下人,各家各户送上一份礼节性礼物罢了。
江夏进京之后,过了中秋、重阳几个大节日,她依照礼仪各家都送了节礼过去,但是回礼的却不到一半,回的礼也薄了许多。江夏并不觉得意外,毕竟她没什么身份地位,人家有所慢待也属常情。
眼看过年了,江夏也没操心,仍旧由红绫姑姑操心准备了节礼,腊月廿四上午,就分送到各家去。
意外的是,送礼的人还没回来,就有人上门回礼。
江夏最初都没在意,等红绫姑姑拿了好几个礼单子进来给她看,她才察觉到异样。与中秋重阳时薄的没法看的回礼不同,此次上门的几份礼单子,明显厚了不少,甚至有几份比她准备的节礼都厚不少。
她准备的节礼,可是存了交好的心,特意往厚了准备的,每份都不少于五十两呢!
而她手上拿着的几份礼单,最少的也得四十多两,最厚的一份是一匹缂丝一匹蜀锦,价值最起码得二百两银子!
诧异地抬头,看向红绫姑姑,江夏微微皱着眉头道:“姑姑,这是为何?中秋、重阳他们回礼可都是极薄的,恐怕连五两银子都不到呢……”
说到这里,江夏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神一闪,再看向红绫姑姑,就见她也正好含笑颌首,“就是因为徐大人!”
自从红绫姑姑进京,就一直称呼徐襄为徐大人了。
江夏眨眨眼,然后颓然地将手中的礼单子撂到桌子上,半晌,道:“等越哥儿长大了……呵呵……”
话没说完,她自己个儿先摇头失笑了。
这个时代的女子地位低下,她又无凭无恃地,想要进身挣个身份也难……想要光耀门楣,提高身份,只能寄希望在越哥儿和齐哥儿哥俩身上了。
只是,这个没必要拿出来说说,除了显出自己的小心眼儿,也没什么用。
刚刚撂下礼单子,江夏正准备跟红绫姑姑商议商议过年打赏的事情呢,就听得门外通报:“莱王府大管家亲自上门,来送年礼了!”
江夏愕然着,连忙要了一件直缀穿了,戴了顶幞头,迎到前院,莱王府大管家异常客气地寒暄片刻,喝了杯茶方才去了。
等过了午饭,又有好几家邻居上门送节礼,礼单子又不约而同地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