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我命由我
民以食为天。
眼珠子都饿绿了的人还管谁是皇帝?
朱温若是能够提供粮食,他就是最大的正统大义。
这招最毒的地方在于,就算李晔大张旗鼓的挖出大鱼,还是无法改变当前的大局。
三天之后,赵崇凝从荆襄回来,却是一脸落寞。
“陛下,湖南刘建锋荆南成汭皆称无粮,荆襄赵匡凝偷偷送五万石粮入关中。”
李晔眉头一皱,刘建锋就算了,蔡州兵头,胸大无志,也没指望从他手上弄到粮食。
荆南的成汭虽是蔡州余孽,但数年间把只有十七户的江陵,恢复成数万户的上州,功不可没,对唐廷还算恭顺,赋税钱粮向来不缺,没想到这次居然拒绝了。
还有荆襄赵匡凝,绝对是大唐的铁杆粉丝,居然也偃旗息鼓了。
配合长安城中的童谣,李晔不难从中嗅到阴谋的味道。
现在还能搞到粮食的地方,只有蜀中王建和河东李克用了。
朱温切掉昭义,河东大战连连,李克用不向唐廷要粮食就不错了。
“查到童谣是谁传出来的?”李晔揉了揉额头。
薛广衡面露难色,“末将、末将无能。”
这些见不得光的东西,薛广衡始终是太嫩了。
李晔目光转向一旁垂眉低眼的刘全礼,“你觉得是谁?”
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刘全礼不看,就知道李晔是在问自己,“奴婢不知道,但陛下只要给奴婢三天时间,奴婢至少能理出个头绪。”
这话听的人心底冷飕飕的。
李晔又转问赵崇凝:“赵侍郎觉得是谁在幕后主使啊?”
赵崇凝一脸正气:“大旱在即,关中无粮,臣以为陛下应该以粮食为重。”
呵,还反过来教训自己了。
“关中无粮,朕也没办法啊。”李晔在五十岁的赵崇凝面前耍起了无赖。
赵崇凝忽然双膝跪在李晔面前,“关中三百万子民,仰陛下如父,臣有一策,朱温身处中原富庶之地,连年丰收,为今之计,只能向汴州求粮。”
李晔呆呆的看着他,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若不是他人在荆襄,李晔几乎怀疑童谣就是他写的。
直到赵崇凝的脑袋“咚咚”的磕在地上,李晔才缓过神来。
前脚李晔还在谋划背刺朱温,暗地里整一个“倒朱同盟”,这一转脸,就没皮没脸的去找朱温要粮食?
饶是李晔脸皮厚,也不禁有些发烫。
不过若真能搞来粮食,也就罢了,关键朱温是这么好说话的人?
蒲津之战,李晔跟他脑浆子都打出来了。
赵崇凝是读书人,读书人的理论就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出发点是好的,想法很好,但这是唐末乱世。
在唐末武人头子心目中,缺粮从来不是问题。
杨行密起家的时候围困扬州,城中人相食,杨行密也没有网开一面。
朱温会因为关中无粮而网开一面?恐怕他会乐呵呵的看着关中尸横遍野。
作为后世文明世界的穿越者,李晔无论如何也不会容忍自己治下变成鬼蜮,就算他的大唐因此覆灭。
“起来吧。”李晔叹气,“谁愿意去汴州试一试?”
病急乱投医,李晔也是没办法了。
“臣义不容辞!”赵崇凝道。
李晔看着他,“好,朕为你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