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特意把元景成调到天唐府,准备修建更多的水利措施。
而且打通一些河道,运粮就不用车马和人,节省了运输的损耗,古代运粮若是路途遥远,往往路途中就吃掉一半以上。
修建水道,关中的粮食就能直接经渭水至凤翔,直达渭州,或者陇西的粮食直接运往长安。
“春秋时,秦晋之好,晋国大旱,向秦国求救,秦国以船漕东转,自凤翔直抵绛州。”元景成对李晔构想非常赞同,“此事不难,臣当尽力为之。”
“水路朕交给你,陆路朕也要交给你,自河西到河湟、陇右、朔方、关中,道路全部扩建。”
元景成皱起了眉头,“陛下请恕臣直言,如此一来,至少需要十万民夫五年之功。”
李晔咋舌不已,没想到修个土路还这么麻烦,十万民夫五年的吃喝都不是小数字。
唐廷刚刚有了一些家当,当然不能这么折腾。
思前想后,只能在现实面前妥协,“第一阶段先把河陇的水道、陆道网建立起来,第二阶段再考虑关中地区。”
关中经受了十几年的战乱,道路尽毁,李晔之前把长安至同州、潼关的道路稍微修葺了一阵,勉强够用。
深秋之后,肉羊便成群结队的往各州城里赶。
李晔也不吝啬,隔三差五的让唐军和辅军都吃上羊肉。
秋天也是打猎的最佳时节,打猎同样是练军的手段,河陇地广人稀,有的是人烟渺茫的山谷林地,各军在得到李晔允许后,自行组织猎队,猎物自行分配。
百姓只在家乡附近捕猎,唐军的马队却可以跑的更远,向南深入到多弥山地之中,向西则到了白兰道地区。
白兰道就是白兰羌的故地,在大汉时期归附中土,后来被吐谷浑占据,再后来被吐蕃人占据。
随着打猎队伍的深入,高原之北,青海以南的虚实,尽数被唐军掌握。
吐蕃帝国的轰然倒塌,吐蕃人的意志也随之萎缩,一门心思自相残杀,对大唐收复河陇地区充耳不闻。
张行瑾和杨崇本的奏书一前一后送到天唐府。
一个请求收复积石山以南地区,一个请求收复松州。
积石山以南地区连接大非川,已经是高原地区,但是境内没有强大的势力,最多有些大庄园贵人,占据一些城池,自称城主,手上兵力三四千,四五千的样子。
松州就有些特别了。
贞观二年,置松州都督府,剑南以西,高原以东的广大区域在其涵盖范围之内,起初只有二十五个羁縻州,到了天宝十二年,羁縻州达一百零四个,整个多弥地区都在大唐的势力范围之内。
一些羁縻州因为持续不断的治理和影响,已经转为正州。
当然,一切都在安史之乱中化为泡影,吐蕃趁大唐乱,疯狂扩张,吞并了这些地区。
现在风水轮流转,吐蕃大乱,李晔没理由袖手旁观。
当年吐蕃席卷高原,击败吐谷浑之后,目光首先瞄向松州,松赞干布亲率二十万大军西下,被侯君集、牛进达率领的五万唐军击败。
李晔用兵的宗旨就是恃强凌弱,速战速决,绝不拖延,像关东那种一打两三年的大战,李晔玩不起,唐廷也玩不起。
国力不可虚耗,军力同样不可虚耗。
国之利器,在一个藏字。
要么不战,要战,就要一剑封喉,以最小的代价换最大的利益。
权衡再三之后,李晔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不过作战的军队只有两支,张行瑾的一万蕃汉部众,杨崇本的两万旧部。
这两支军队都没有纳入唐军的正兵之中。
算是试探性进攻,扫荡积石山之南的大小土邦,是绰绰有余了。
高原上刚刚秋收,此时出兵,正好可以就粮于敌。
历来只有别人打中土的草谷,现在唐廷也要去高原上打打草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