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大唐皇子(一)
佛门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
越是有钱的地方,越是能玩出样。
道士深山老林搭几间茅房就行了,佛门不行,毕竟佛像也是要贴金铸铜的。
自南北朝至隋唐,佛门经过短暂的打压,但整体上处于蓬勃发展期。
三武一宗灭佛,历史即便走入五代十国,天下皆苦,佛门香火依旧鼎盛,所以才有周世宗柴荣的灭佛之举。
吐蕃朗达玛灭佛,也导致大量密宗僧人逃亡河陇、西域、关中避难。
这个时代随处可见诗僧、游僧。
李晔并没有采取激烈措施抑制佛门,而是纳入大唐的管理体系,控制僧人的数量,提高僧人的质量。
在他浅薄的认知当中,只知道有禅宗、净土宗。
事实上,此时的佛门百齐放。
性、相、台、贤、禅、净、律、密皆有。
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就在靖善坊内,由隋文帝始建。
开元年间天竺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驻锡大兴善寺,翻译经典,设坛传密,再经一行、惠果传承弘扬,逐渐形成唐密。
深刻影响新罗、百济、倭国、南洋诸国。
当然,吐蕃密宗因为吸收了本土苯教,与唐密肯定是有区别的。
但现在中土佛门昌盛,吐蕃一片空白,陆论藏这种半吊子也能凭借佛法大行其事,没道理中土的高僧们没有落脚之地。
李晔发下召天下高僧入长安的消息之后,令佛门一阵激动,以为是皇帝要崇佛了。
赵崇凝等清流极力劝阻,言佛门虚耗国力,致使百姓困苦,李唐的前几位皇帝一生信奉佛门,也没见多活几岁,懿宗迎奉佛骨,南诏攻唐,裘甫起事,庞勋叛乱。
清流虽然有自己的私心,但还算有些底线,其中也不乏正直之人,他们针砭时弊,也能看到一些李晔看不到的地方。
对于皇帝而言,清流太过壮大不是好事,但没有这群人,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李晔详细向赵崇凝解释此举的意义,才安抚住清流诸人。
李晔所行之事是千年大计,彻底解决吐蕃问题。
大唐本可以到达一个更高的高度,却被吐蕃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牵制住了。
现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张行瑾、陆论藏何尝不是大唐孕育出来的分支势力?
诏令传下去,僧人未到,张行瑾、陆论藏的使者却来了,名为求封,实则向大唐炫耀。
“……臣今握有高原半壁,百万之民,甲士十万,不负陛下昔日教诲,陛下若赐臣粮铁,臣愿永为大唐藩属……”
使者洋洋散散的念完,朝堂上立即激烈争论起来。
有人觉得张行瑾主动臣服了,免了一场刀兵也不错,毕竟高原难打。
大唐新定,该低调的时候就要低调。
当年高祖、太宗不也渭水之盟向突厥低头了吗?
“张行瑾求粮铁,意在扩张,他日必为祸乱。”周云翼争辩道。
驸马加大将军、国公,说话当然跟从前不一样。
李晔也是佩服张行瑾脸皮厚,讨饭都这么理直气壮。
这也说明他的政治水平提高了不少,此番遣使入朝,堪称高明之举,看透大唐暂时无力进攻高原,先来嘚瑟一下,若是真能讨到粮铁或者册封,就能获得正统性。
毕竟就算松赞干布也接受过大唐的册封。
论恐热还以云丹未获得大唐册封,不配为赞普,兴兵二十万征讨。
张行瑾与陆论藏其实都是外来户,现在最缺的也是正统性。
“粮铁没有,册封可以考虑。”李晔一锤定音。
朝堂上的争论应声而止。
“封张行瑾为大唐吐蕃道都督、兴海郡公,陆论藏为奉唐法师、归命候。”
张行瑾会恶心自己,自己难道不会恶心他吗?
就看他们有没有胆量要这册封。
李晔不介意在他们身上彻底打上大唐的烙印,高原之上,可不止他们一家,其他势力会有什么反应?
亲唐还是反唐?
玩手段,张行瑾还是太嫩了。
李晔现在觉得这使者来的太及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