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妻子卢氏在一旁喝着水,漫不经心的问他。近来皇帝赐给老房十匹上好的丝绸,都交给了卢氏,可让她高兴坏了。
“难!”老房叹道:“不简单,真的不简单。谁若是能拿高分,绝对是个全才!”
直到现在,房玄龄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执意改变考试内容。这里面考的,实在太广泛了。
若是哪个考生能拿到高分,那绝对是百里挑一的天才。不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少说也是读书破万卷。
“那伱能拿多少分?”卢氏好奇的问。
房玄龄略作沉吟,言道:“应该能拿两百分。”
卢氏道:“总计三百分,你只拿这一点?”
一点?
房玄龄气极,“你来写,看你能拿多少分!”
闻言,卢氏眉头一皱,“你刚刚说什么,我没听清楚,劳烦夫君再讲一遍。”
“我说,我很羞愧,只能拿两百分,应该还要多读书。”房玄龄绷着脸回答。
卢氏满意的点点头。
很快,科举新型考试卷传遍长安朝野,甚至百姓们也聚集在一起讨论这件事情。
聪明的朝臣们算是看出来了,皇帝拿出这种试卷,抓的就是天生的人才啊。
批改试卷的是孔颖达、陆德明,房玄龄,杜如晦等才智之士。这些批改试卷的臣子,担任官职各不相同,要说唯一的相似点,那就是聪明。
由于这次考生不多,仅仅用了两天功夫,试卷便批改完毕。
得分最高的考生名叫韩瑗,分数两百一十二分。
比他差一点的是王德真,得分两百零三分。
在这两人之下,分数陡然下降六十分。
政事堂。
“一百五十分以下者,不取。”李智云手上拿着韩瑗和王德真的考试卷,下令。
一句话,李智云意思很明显,这次只要两个人。
“是。”赵慈景应声。
紧跟着,李智云问道:“这个韩瑗是谁?”
“启禀陛下,此人乃是大理寺卿韩仲良之子。”杜如晦回答。
韩仲良?
李智云一楞,旋即眯眼。
想起来了,这个韩瑗不是历史上高宗朝的宰相么。
果然,不论历史怎么变,聪明人还是聪明人。
等等,王德真好像也是高宗朝的宰相啊!
淦!
运气这么好的吗,这次居然抓住两条大鱼。
原本,观这次参加科举的考生人数少得可怜,李智云着实有些心灰意冷。
万万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运气。
不错,针不戳!
“好,好。”李智云嘿嘿一笑。
试卷是他出的,他很清楚,想要拿高分有多难。
这两个人能拿两百分以上,不说全知全能,少说也是腹有丘壑,绝对比那些只会坐而论道的废物强。
薛收问道:“陛下,这俩人要如何安排?”
“你们觉得呢?”李智云问。
杨恭仁不假思索道:“可下放地方为吏。”
李智云呵呵一笑,心说简直笑话,这样的人才直接放下去当官?那他还搞什么科举?
这一次科举既然搞出来了,那就要搞得大一点,让所有人都知道,参与科举考试,拿高分会受到什么待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