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兄妹的意思是,传国玉玺他们藏起来了,就算宜王本事再大,也找不到,若是把这件事闹大了,传到了宁宫皇上和太后的耳中,这弄丢了传国玉玺一事,可是天大的罪过。不仅这宜王的位置保不住,而且还有可能连命都没了。
沈澈一听这兄妹俩的话,便知道他们是想要一些东西。于是他以封赵美人为妃的条件,向这兄妹二人换传国玉玺。哪知这兄妹二人也是心眼多的,怕沈澈食言,一定要先让他把人带进宫,好好恩宠再说。
如此一来,就有了赵美人进宫的事情。再加上玉玺还在赵志成手中,所以宜王只能对赵美人“恩宠有加,有求必应”。姜太后或许也知道这件事,所以也跟着一起忍气吞声。
沈澈不是没试过私底下去找玉玺,可是不管怎么找都找不到,想要干净利落杀人灭口,可是他又不是那种残暴不仁的君王。更何况,这兄妹二人早已经把自己救了宜王的事情,传播给了整个小渔村,若是沈澈刚回宫,这两人就遇害,那岂不是给宜王的名声抹黑?
更何况,不管这兄妹二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终归还是沈澈的救命恩人,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沈澈没有下杀手。不过也幸亏他扮演的是一个荒废朝政的君王,不需要像皓王那样三不五时地就写奏折递到宁宫,所以用到玉玺的地方并不是很多。
沈澈让能工巧匠雕刻了一个假的玉玺,由于次数少,再加上沈泽对他的有意偏袒,倒也能糊弄过去。
只是玉玺一日不回到沈澈手中,这赵家兄妹一日就不能出事,否则谁也保不齐这件事情就被捅出去了,到时候被秦太后知道,又是一桩大麻烦。
毕竟,秦太后一直对姜太后和沈澈防备,嫌没理由给沈澈定罪。
当然,这背后的故事,云瑶和陆映泉不知道,她们也不想知道。她们唯一能做到的是,帮沈澈把传国玉玺拿回来了。
“赵美人手中的筹码,可真是够重的。”云瑶从锦盒中拿起玉玺,在眼前仔细端详了一阵子,不由得笑道,“只可惜,手中掌握着这么好的东西,却不懂珍惜。她若是懂事识大体,不要仗着这东西无事生非,给殿下找不痛快,也不至于被咱们抓到了把柄。”
“你有没有闻到,这玉玺有什么味道?”陆映泉听了云瑶的话,接过玉玺看了看,突然觉有一阵比较难闻的气味传来,于是她问着。
云瑶仔细闻了闻,然后说道:“好像是鱼腥味?”
“赵美人入宫以前就是渔家女,如果这玉玺真的落在她手中一年多,沾染上鱼腥味也不奇怪。”陆映泉说着,然后吩咐道,“你回头让人去打听一下,看看殿下什么时候去锁春台给太后请安,咱们也带着这东西去给太后请安。”
“我明白了。”云瑶点点头,很快便知道陆映泉打的是什么主意。
当着太后的面,把传国玉玺完璧归赵,既能让宜王高兴,又能让太后刮目相看。最重要的是,让太后知道,比起私藏玉玺威胁宜王的赵美人,她陆映泉才是真心实意为宜王着想的那一个。
哪怕她是从宁宫来的,但是她没有把这件事当做把柄上报给秦太后,而是不动声色的解决了赵美人这个大麻烦。
不多久,云瑶便差人打听回来了,说是皇上每天下午在姜太后午睡醒了之后,都会去锁春台小坐片刻,陪太后说说话。
比起秦太后和沈泽母子,这姜太后和沈澈显然要更加同心,到底是在迫害和压力之下生存下来的母子,如果母子不能连心,恐怕早已经死在秦太后的手中。
未时还没到,陆映泉便换了衣服,妆容精心地出了门,云瑶跟在身后,手中捧着一个锦盒,谁也不知道这锦盒里装的是什么。
一路上慢悠悠地走到了锁春台门口,便听到守门的太监说道:“良人来的可真是时候,殿下也才刚进去呢,容奴才前去通报一声。”
说完,小太监便去通报了,说是玲珑阁的陆良人前来请安。
此时,太后和皇上正在说话,聊起皇陵修建的进程,听见小太监来报,太后不由得蹙眉,说道:“她怎么来了?专门挑这个时候来,莫不是故意来听我和你说话的吧?”
“就算母后怀疑她,也不该低估她的纸上,她不至于这么傻,明目张胆地做这些。”沈澈摇摇头,为陆映泉辩解,随后吩咐太监把人请进来。
可沈澈这一番不动声色的辩解,看在姜太后的眼中,却是另有深意。
姜太后一手把自己的儿子养大,又怎么会不了解他的脾气?除了沈氏江山和天下藏身,她从未见他对别的东西上过心,可如今,却偏偏多了一个陆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