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用力点头
这次的培训主题是关于学生心理方面的,主要目的也是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为主。
问答自然围绕着这个中心。
一名语文老师起身提问道:“元老师,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请讲。”
“经常有学生会问我,说老师我已经很努力了,但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我该怎么办,其实纵观学生的整个学习状况来说,他确实已经很努力了,我没法把这个原因归结到他的智力问题上,那么元老师,他有没有可能是心理方面需要什么帮助呢?”
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非常的典型,常见的说法是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学习,有些人就不是那块料。
但元嘉认为这种现象并非是绝对的。
“确实我们不否认有天赋的学生存在,在学习上他们可以事半功倍,但更多的学生只是普通人,对于普通人来讲,往往他能把一件感兴趣的事情坚持到底,那么也能成为别人口中的有天赋的人,这种事也包括学习。”
元嘉继续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他很努力地在学了,但效果却并不大呢?我觉得问题在于,他本身对学习这件事是不感兴趣的,他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高分,或者换句话讲,他感兴趣的只是高分而已,他只想得分。”
“其实目前的教学环境也是以这个为目的,过于强调了分数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分数也成为了学生的唯一目标。”
“当一个人目标十分清晰的时候,他难免就会急功近利,比如数学,他可能会对长期的、复杂的、基础的知识理论理解不屑一顾,而是埋头去疯狂刷题,靠通过做大量的相似题来快速提高得分能力,表面上看来,他是努力的,但实际上学习的效果却很差,尤其是遇到考试题型变化比较大时,这类学生的成绩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也就是考砸了,这时候他就会怀疑自己,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这些题还是不会做?”
“所以我才说要合理地给与压力,不然会使得学习的重心产生偏差,因为压力过大,学生过于注重‘得分’和‘效率’,哪怕老师上课把知识点揉碎了喂给他,他也一样吸收不了。”
……
在这位老师之后,也有几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元嘉能看出来其他老师有些欲言又止的神情,他们或许想问一些关于老师这个职业本身的心理问题,比如教学倦怠怎么办之类的,但碍于同事和王主任都在场,问得问题也都是围绕学生上面的居多。
问答环节中,元嘉回答了六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最后进入到了心锚教学的环节。
上次他也有跟王主任说过了,对于愿意去认真做这件事情的学生来说,是能起到一定的帮助的。
在场的大部分都是班主任,元嘉便详细地将心锚原理、以及如何在日常中设置心锚的步骤教给他们,最好能在每天午会的时间专门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见效当然不是立竿见影,有些班主任不屑一顾,有些认真记下,众人的表情元嘉都看在眼里,也没去过多强调这件事。
整个培训时间一个半钟,元嘉掐的刚刚好,两点半时准时结束了所有要讲的内容。
因为里面提到的很多解决办法,都是要学校本身去改变教学环境的,这一块元嘉没办法控制,很多老师也没办法去控制,那么这场培训最有意义的部分便是最开始时的学生心理分析了。
各个教师按照这些心理分析,自己去调整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
当然了,虽然有些东西没办法去改变,但对来听课的这些老师们来说,收获还是挺大的。
老师这个群体是看资历的,越是年纪大的,往往越看不起这些毛头小子,数十年的教学经验,早已成为他固定的职业模式本身。
一开始没怎么看好元嘉的老教师,也不由地按他的话思考了一番,元嘉看起来年纪不大,对问题却看得很是透彻。
散会之后,元嘉跟王主任到办公室签了个字,王主任亲自送他出来。
“元老师今天的课讲得很好,我们都感觉收获挺大的。”
王主任的表情也是有些无奈,想说什么的,欲言又止。
元嘉能猜到她想说什么,无非是学习压力自然要给,还是得看成绩说话,比起学校的业绩来,心理健康真的只是挂在口头上的东西而已。
他也知道,这次的心理培训更多的只是走个形式而已,教学过程必要的形式,甚至元嘉讲得很差都没关系。
关键是元嘉讲得挺好的,她也听进去了,所以王主任才会有这种纠结的神色。
元嘉笑了笑道:“只是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拙见而已,王主任您从事教育行业多年,自然比我更清楚在教育这行里,永远不可能有最优的方案,过去、现在、将来都不可能有,只有不断地实践尝试,再不断地改进,才是最合适的教学模式。”
王主任愣了愣,越加觉得元嘉仿佛能看透别人在想什么似的,他这番话也正好说在王主任的心坎上,既抬了她一手,又安抚了她不必为现在的教学模式而自责或者发愁什么。
教育和医疗永远是难题,任何从业者都得有心理准备。
“元老师真是会说话,你开车来了吗?我送你吧?”
“没事,王主任您先回去忙,有问题咱们随时联系。”
……
这会儿时间还早,元嘉没有回家,而是打了辆的士回到咨询室里。
无论是面对个案咨询,还是像这样的培训讲课,事后他都会做过程记录以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