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戎甲的刘仁轨站在长安城头,望着远处那血肉模糊的战场,不住的摇头叹气。
在叹气过后,脸上更是闪过一丝痛苦不忍的神色,刘仁轨在心中一遍遍的问自己,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城外的魏蜀大军被屠戮干净吗?他们可都是我中华子民啊!
在刘仁轨身旁,数名大唐将士向他发问:“将军,我们究竟什么时候出城杀敌?”
这个问题,在过去的一天里,刘仁轨已经听到过很多遍了。
身旁的这些将士中,官职最高的是一名副将,最低的也就是普通的士卒。
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一群怀着一腔热血,想要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自从看到蒙古铁骑和突厥人出现后,他们便放下了先前对魏蜀大军的仇恨。
因为他们虽然微弱渺小,但却懂得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何为家仇,何为国恨!
与魏蜀大军之间爆发的战斗只能是兄弟之争,因为他们都是一家人,可那些异族不一样,他们不是一家人!
边境的子民屡屡遭到突厥人的劫掠和屠杀,身为大唐将士,怎能看着那些异族在他们的眼皮底下肆虐,怎么看着自己的兄弟死在异族的马刀下!
望着身旁将士那殷切的目光,刘仁轨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做出了某种决定道:“你们在这里做好准备,我去向陛下请旨!”
刘仁轨话音一顿继续道:“我问你们,如果陛下不同意,你们可愿意随本将军出城一战?”
“我等愿意!”
上千唐君将士发出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嘶吼。
刘仁轨欣慰的看着这些将士,点头道:“好,那只要本将军一声令下,我们便冲出城,杀光那些异族。”
“是!”
刘仁轨一步步走下了城头,此刻的他心情很复杂,国恨家仇,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连这些普通士卒都明白,而那些端坐于庙堂之上的人就不懂呢?
.......
所谓时势造英雄,这场大战所引发的契机,不仅书写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也造就了很多人,就比如说此刻的武关城墙上!
武关外的秦军依旧在和陈友谅的大军和突厥人进行大战。
那一晚秦始皇带着三千人就进攻陈友谅老巢后,初时虽然打了陈友谅一个措手不及,但很快,秦始皇等三千秦军便被陈友谅大军包围,若不是蒙恬不顾一切,放弃了正面战场,去救秦始皇,估计秦始皇早就去见吕不韦了。
在救回了秦始皇后,蒙恬继续整兵再战,可直到现在也是寸步不得进,没办法,陈友谅就好像是一个缩头乌龟般,从来就不主动进攻,就是一个劲儿的防守。
而那些突厥人就更是奇怪了,按理来说他们应该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突厥人在没有得到陈友谅的命令之前,从来就没有主动离开过自己驻守的营地,更别提进攻了。
蒙恬本来打算逐个击破,可两者互为犄角,他实在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打了一个,另一个立马就会来支援。
无奈的蒙恬只能用计,数次抛出诱饵,有一次甚至他本人都当了一回诱饵,可陈友谅就是老老实实的守在自己大营里,要多听话就有多听话。
蒙大将军是一个绝对的将才,但他的对手陈友谅以及他麾下的战将谋士也不是吃干饭的啊。
蒙恬彻底无奈了,他算是看出来了,要想杀败这两支敌军,只能拿人命来填了!
于是蒙恬只能命令麾下的秦军进攻,进攻,在进攻,用那成山的尸体,趟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可蒙恬万万没有想到,转机居然来的这么快,或许他应该感谢清军,感谢皇太极这些屠夫了。
就在秦军和陈友谅大军展开互拼之时,一匹从潼关逃出的唐君快马,摇摇欲坠的逃进了武关内。
武关的北城墙上,武关守将张文凌带着几个副将一直站在城头观望着远方的大战,说实话,张文凌很想出城助那些秦兵一臂之力,可他是一个死脑筋,虽然心里想,但他却绝对不会做。
因为在他的眼中,李治的圣旨就是一切,圣旨让他不准出战,那他就不出战!
所以一个劲儿在心中默念对不起的张文凌,就这么默默的看着远方的战场。
这时,那名侥幸从尸山血海的潼关逃出的唐君快马,在两名武关士卒的搀扶下,踉跄的来到了城头,一见到张文凌,这名前来快马报信的士卒,便是忍不住声泪俱下,满脸血污的他跪在了张文凌脚前,大声嚎哭道:“张将军,完了,潼关失守了!”
张文凌一愣,随后急忙握住了这名士卒的肩膀大声吼道:“你说什么?潼关失守了?!怎么可能,那里不是有潇纯的十二万大军吗?”
士卒哭嚎道:“将军,半个时辰前,我部所驻守的潼关,在二十多万异族大军猛烈攻击了一天一夜后,已然破城,余潇纯将军战死,十二万的兄弟全军覆没,尽数死在了潼关的城墙上,只有我等几个报信的士卒逃了出来!”